保卫欧洲之战——1920 年波苏战争(1)
2025-08-10 13:26:12 115
也许是天命使然,西欧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尽管内部充满战争,却从未被外来入侵所打断,始终保持着欧罗巴特有的一贯性。虽有匈奴的射手,虽有成吉思汗的铁骑,虽有奥斯曼的士兵,但他们都只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除了给西欧各民族的语言增加了一些词汇,留下了一些现今依稀可辨的文明碎片外,没有在西欧身上留下任何烙印。连续几个世纪,德意志人、法兰克人、盎格鲁-撒克逊人等民族一直在精心经营着他们狭小的土地,用心呵护着他们引以为豪的文明。欧洲的繁荣就在这样的经营和呵护中孕育着,发展着,直至近代,崛起为世界的中心。
然而,东方一个危险的民族却始终是欧洲人的梦魇。这个民族在寒冷恶劣的气候中挣扎生存,它的形成历史充满着征服与屠戮,充满着专制与暴政,和平似乎无法在这一民族的性格中孕育出来。更为可怕的,是这个民族的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具有一种救世情怀。早在15世纪末,君士坦丁堡的东正教廷刚刚衰落,修士菲洛修斯就写信给这个民族的最高统治者--“全罗斯的大公”伊凡三世,其中有这样的词句:“新的第三罗马教会神圣使徒教会 在您强有力的领导下,烛照整个世界,比太阳还明亮。整个东正教世界都归您统治,您是世界唯一的君主,基督教徒唯一的沙皇。……看呀!听呀!哦,虔诚的沙皇,前两个罗马虽已灭亡,第三个却依然耸立,而且绝不会再有第四个。”从此,俄罗斯人就把莫斯科称为第三罗马,把“拯救”世界看作自己的使命。沙皇们开始用他们充满傲慢的语言和文字筹划着征服之梦,征服欧洲,征服世界。
拿破仑战争后,骑在白马上闯进巴黎的亚历山大一世已足以表明俄国人对富饶美丽的西欧有着怎样的觊觎。他之后的几代俄罗斯沙皇也确实继承了这位皇帝的野心。只是到1856年克里米亚的惨败之后,俄国人才将他们的目光转向东方的中国、波斯,倒也获取了不少好处。
但是,民族文明及制度的落后使俄罗斯帝国难以跟上现代工业文明的节奏,到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这一昔日雄霸一方的帝国已然没落,终至败于日本之手。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拖垮了俄国。1917年3月,以克伦斯基为首的革命者推翻了沙皇政府。11月,奉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为自己信条的“布尔什维克”们再次革命,掌握了政权。马克思主义自身本已具有的强大的救世主义特征,一经与俄国人特有的救世情怀结合,就深深植入了布尔什维克们的大脑,让他们依稀回想起了他们祖先的征服之梦。马列主义代替了东正教,成为了苏俄的主导意识形态,也成为了驱动“第三罗马”向外征服的新力量源泉。
如果细细观察俄国的西征史,不难发现波兰总是首先成为它的宰割对象。事实上,波兰人曾有着相当光荣的历史。他们属于西斯拉夫人,是斯拉夫人里最接近西欧文明的一支。波兰不像东斯拉夫人那样被蒙古金帐汗国统治过、或被亚细亚的专制之风熏染过,保留着很大的欧洲特性。14世纪,瓦迪斯瓦夫一世统一了大小波兰和库雅维地区,于1320年在古城克拉科夫加冕为波兰国王。1385年,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因通婚而联合,立陶宛大公瓦迪斯瓦夫二世·亚盖洛即波兰王位。1410年,波立联军在格伦瓦尔德战役中战胜了强大的条顿骑士团,最终彻底统一了波兰。
然而,俄国的崛起成了波兰历史的转折点。波兰人只有怪罪上帝让他们遇上如此恶邻。自1654年沙俄兼并第聂伯河东岸的东乌克兰地区起,就从未间断对波兰的侵略。这侵略的高潮是1772、1793、1795年三次伙同普奥瓜分波兰。而最后一次瓜分彻底使波兰国家不复存在。1795年的瓜分使俄国人得到了立陶宛、库尔兰、西白俄罗斯和沃伦西部共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把俄国边界推进到了涅曼河-布格河一线。在三次瓜分中,俄国共获取4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占原波兰国家领土的62%。在拿破仑战争后的维也纳和会中,俄国甚至想夺取奥普占领下的波兰领土,统一在沙皇的统治之下。只是由于英国外相坎宁和奥国首相梅特涅的强烈反对,沙皇的野心才没能完全得逞。维也纳外交折冲的结果,是在原波兰领土的主要地区成立了波兰王国,当然,其国王由沙皇兼任,可以说基本满足了俄国的野心。
追求自由的波兰民族自然不甘于上帝的安排。而拿破仑战争带给欧洲的现代民族主义更成为了波兰民族解放的助燃剂。从1830年至1860年,整整一个世代,波兰人民不断起义,民族独立的熊熊烈火燃遍了整个波兰地区。1830年11月29日,一批贵族青年在华沙首义,遭沙皇军队残酷镇压,起义失败。1846年,克拉科夫再举义旗,也被镇压,这一唯一的自由城市落入了奥匈之手。克里米亚战争后,沙俄的废奴改革也波及该地区,波兰王国在19世纪70到80年代完成了产业革命。而现代政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成长起来。本文的主角毕苏斯基元帅,就是波兰主要政党波兰社会党一名党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了波兰人绝好的机会,这机会被毕苏斯基紧紧抓住,最终把波兰带向了梦寐以求的独立。毫不夸张的说,毕苏斯基的历史就是波兰人在被罗曼诺夫、哈布斯堡和霍亨索伦等王朝统治长达百余年后争取复兴的历史。
毕苏斯基于1867年12月生于维尔纳(今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父母均为立陶宛人。毕苏斯基家族在立陶宛和波兰的国家事务中世代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称为名门望族。
也许很难想象,一个立陶宛人成为了拯救波兰的英雄,而事实上这无可厚非。应该记得,波兰历史上最为光荣的时代就是波立联合的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波兰实现了它的首次统一。而毕苏斯基也确实无愧于波兰解放者的称号。他是一个极其热诚的爱国者,具有巨大的勇气和人格力量,在军事和政治思想上极具创新意识。他强烈反对俄国,也强烈反对西方,毕苏斯基唯一希望的、是复兴波兰的光荣与伟大。他爱好风险,善于玩弄权术,他的手段总是秘密的,竭力寻找对手的弱点,予以致命一击。为了实现波兰的独立,他加入了波兰社会党,并因此在沙皇的监狱里被监禁多年,也许他曾涉猎过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但他始终是一位坚定的民族主义者,而不是社会主义者,他唯一的效忠对象,就是波兰。这一切,连同他巨大的成功,把他造就成一位传奇中的人物。而他在1935年5月12日死前一天的遗言:“有被消灭的危险而不屈服者常能胜利。则足以代表他用兵之道的精华。
一战爆发后,德奥同盟发现俄国巨大的人口优势对他们造成了极大威胁。德军军需总监鲁登道夫认为,要在人力上缩小同俄国的差距,就必须寻求波兰的支持。在这一背景下,1916年11月5日,德皇威廉二世伙同奥皇弗朗茨·约瑟夫发表了一个联合公告,允准波兰人民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由世袭的、立宪的君主来统治”,他们还为新的“独立的”波兰王国指定了国王。12月底,德奥在波兰被占领土上成立了“波兰临时国务会议”,毕苏斯基被任命为临时国务会议的军政部长(在此之前,他一直在率领一支波兰民族军队,起初通过步兵俱乐部秘密活动、被奥地利人授予准将衔后,他开始公开活动,在奥匈指挥下作战)。然而,他很快意识到德国人对波兰另有所图,因此拒绝同德国人合作,向新政权效忠,从而被监禁在马格德堡。
1917年10月5日,波兰“摄政会议”(拉达)成立。德奥同盟的崩溃,使拉达得以解散了“国务会议”政府,在23日成立了新政府,并开始筹建波兰军队。28日,奥战区的波兰爱国者在克拉科夫成立了“波兰清算委员会”。11月5日,马克思主义者也在卢布林成立了工人苏维埃政权。6日,塔尔诺布热格建立了农民政权(“塔尔诺布热格共和国”)。7日,社会民主党在卢布林成立了波兰共和国临时人民政府。波兰陷入了政权林立的局面,迫切需要稳定。10日,毕苏斯基获释,返回华沙。他众望所归,一呼百应,是唯一受到军民共同尊敬的显赫人物。拉达把军队指挥权交给了他,18日,他解散拉达,在华沙组织联合政府,得到了卢布林政府和克拉科夫政府的全力支持,成为波兰共和国首位国家元首。波兰自1795年来的灭亡状态不复存在,新的波兰国家 波兰第二共和国诞生了(塔尔诺布热格政权后被毕苏斯基镇压)。
巴黎和会于1919年12月8日通过决议,承认了波兰共和国。波兰的独立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波兰就这样获得了独立,谁能料想,一个如此羸弱的新生国家竟在建国不久后的一场恶战中打败了苏俄红军,击退了俄国人的进攻。
事实上,1920年波苏战争、尤其是其关键战役的华沙会战规模并不很大,其更多的意义是以其拯救西欧文明的重要地位载入史册的。然而,仅此一点,就已足以证明波兰的光荣与伟大,也足以使毕苏斯基作为英雄得到后世的景仰与纪念。
战争序幕:从苏俄内战到苏波开战
1917年11月革命使布尔什维克们掌握了俄罗斯的政权,他们开始在列宁的领导下,运用意识形态信仰和革命主义激情改造这个国家,并梦想改造世界。从1917年11月8日到这一年年终,列宁发布了193道命令,用苏维埃代替了先前他们主张的立宪会议,镇压了社会民主党人,平分了地主的土地,换取了农民的支持。他们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条出发,让缺乏教育的俄国工人管理工厂和政府,他们认为,这就是马克思所描述的“理想国”。其结果自然是大众管理变为无人管理,工厂成了辩论会,俄国的工业生产完全停滞,而农民除了生产足以维持生存的食物外,再也不愿多生产什么了。
列宁不愧被称为共产主义世界的马丁·路德。他从严酷的现实出发,改造了马克思主义,使其为维持布尔什维克的统治服务。12月20日,他建立了“契卡”,作为苏俄的强力部门,不折不扣地执行政治局做出的决定。同时,他的亲密战友托洛茨基重建了常备军,代替马克思主张的“工人民兵”。红军用强制征兵的手段获取兵员,大量工人农民被拉人军队,为俄罗斯的利益而战斗。托洛茨基还大量吸收沙俄军队富有战斗经验的军官指挥军队,因为他清楚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自己的军官实在不怎么会打仗。当然,为了保证红军的“正确政治方向”,他给每位军事主官都配备了政治委员,让他们监视那些“白专”。
新政权的对外政策是极具进攻性的,它很难让人不把其和历代沙皇的救世情怀相结合。事实上,两者确实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历史上,沙皇俄国的扩张往往来自一种对自身安全的病态疑惧,只有把侵略掠得的边疆变为帝国的核心地带,克里姆林宫才能感到安全。正如沙俄的伟大统帅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在与拿破仑的战斗中所揭示的,“以空间换时间”是俄罗斯抵御外敌入侵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因此、在俄国人那里,侵略他国有着相当正义的理由。而列宁主张的外交政策也出自对政权生存的担忧和对这一传统思想的继承。这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言表述,就是“世界革命”理论:只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在各自国家进行革命,才能使苏维埃国家获得真正的安全。早在1917年4月,列宁就宣称:“世界帝国主义胜利的苏维埃革命是不能和平共存的。”而一战给欧洲各国带来的经济崩溃及马克思主义在下层民众中的相对流行,确实使列宁自信满满。他以为,只要在欧洲国家点起革命之火,俄罗斯就能毫不费力的重新夺回一战丢失的土地,甚至占据整个欧洲。他和托洛茨基也都认识到,能否占有紧邻俄国的中东欧国家是苏俄大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
革命使“第三罗马”获取了向外扩张的新动力,却也使莫斯科失去了几代沙皇苦心经营夺取的土地。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都是靠了沙皇的专制强权维系着它庞大版图内其他民族的效忠。因此,1917年3月,沙皇政府一被推翻,许多民族就开始寻求独立。而11月的革命又给了他们一个更好的机会。乌克兰人在3月17日就成立了一个中央解放会议,11月20日,乌克兰共和国正式成立。同时,阿列克谢耶夫将军、科尔尼洛夫将军和邓尼金将军也在南俄组织了白军,起兵造反。高尔察克也在鄂木斯克建立了军事独裁政权。俄国全境陷入了内战状态。
在巴黎开会的协约国集团认识到了苏俄红色政权的危险,因此积极卷入俄国内战,以借此把布尔什维克赶下台,当然也要趁机掠取一些权益。到1918年底,已经有30万外国人在俄国境内混战。德国人从西部、美国人和日本人从东部侵入了俄国的领土。处于极度危险中的布尔什维克自然不甘失败。托洛茨基和列宁四处招兵买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各种出身,各种信仰的战士都被拉入了苏俄红军。比如后来成为苏联元帅的布琼尼,就是在这一时期加入红军的。
布琼尼参加红军的经过足以表现布尔什维克政策的现实性。他原来实为一名土匪头目,带着一帮“兄弟”四处打家劫舍,骑术高超。一日,托洛茨基差人送给他一个党证,和一辆装甲汽车。他征询手下“兄弟”的意见,一人言曰:“谢苗,这车也许还有点用,至于党证嘛,就烧掉算了。”布琼尼觉得,“党证也不吃粮食”,就把它留下了。谁料想,就是这位布琼尼,日后加入共产党,成为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元帅,统掌全苏红骑兵,深得斯大林的信任。
苏俄的内战也使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脱颖而出。他于1893年2月16日生于俄国斯摩棱斯克省多罗戈布日县,一个叫做亚历山德洛夫斯克耶的破落地主庄园里,其家族姓氏也曾在俄国贵族名册上出现,可以一直追溯到佛兰德斯伯爵身上。他的母亲是一位意大利小姐,但这却丝毫未影响他形成一种典型的俄国个性。他从小就聪明过人,体魄强壮,喜爱法式拳击和俄式角斗。而对基督教文明,则怀着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恐惧。
由于家境的败落,图哈切夫斯基从小就选择了军人职业。而贵族家族的特殊身份,使他具备了进入叶卡捷琳娜二世莫斯科第一武备中学学习的资格。他在这所学校中学到了俄国“光荣的”军事传统,学到了战斗和毁灭的技艺。1912年8月,他被莫斯科亚历山大军事学校录取,开始过真正的军人生活。一战爆发后,他作为一名连长在列奇茨基将军指挥的第9集团军中服役,于1915年2月华沙附近的普扎斯内什战役中被俘(很有意思、日后图哈切夫斯基自己被击敗之地也是华沙),被关在德国境内的因戈尔斯塔特。
据和他同居一室的战俘费尔伐奎回忆,图哈切夫斯基在战俘营中表现出了极大的毁灭欲。照他的看法,一切毁灭都是好的。图哈切夫斯基曾对他说,“一旦马克思主义输入俄国,最具毁灭性的战争就必然爆发。我们会进入一场大混乱中,必须等到所有文明都化为灰烬,我们才能脱离这个时代。而我喜欢战神,我决定跟从马克思主义。”他渴盼使俄国恢复野蛮状态,渴盼过一种战斗和毁灭永不停滞的生活。他之愿意追随列宁,正是因为他相信布尔什维克能做到这一点。
在第五次越狱成功后,图哈切夫斯基于1917年9月穿越了瑞士和德国边境,逃往法国。在俄驻法武官阿列克谢·伊格纳切夫帮助下,回到俄国。1918年初,他加入红军,成了为数不多的极具才华的布尔什维克指挥官。在内战中,他连续战胜了克拉斯诺夫将军,高尔察克将军和邓尼金将军。到1920年4月,他已升任高加索方面军司令,这一年,他仅有27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激情和两年内战的历练,使他原有的征服欲变得更强,他深信,革命必须用也只能用刺刀加以输出。他深信,只有彻底毁灭原有的西方文明,欧洲和俄国才能找到新的归宿。
从苏俄内战中看到机会的不仅有俄国的将军们,更有新生波兰的元帅毕苏斯基。尽管波兰已经复国,但1772年被掠走的土地一直在俄国人统治之下。虽然苏俄政权在1918年8月29日颁布法令,宣布废除沙俄与普、奥签订的关于瓜分波兰的一切条约--正像他们宣布废除掠夺中国土地的条约一样,但是,天知道俄国人的承诺算不算数(从中国的例子来看,是不算数的)。而且,既然俄国人正陷于内战,何不趁此机会把祖宗的土地收回来呢?强烈的爱国情绪驱使着毕苏斯基,去夺回前人失去的土地。而法国人对德国复兴的恐惧和对一个强大波兰的向往更使毕苏斯基可以获得他们的支持。因此,把波兰领土推进到1772年边界(大致在道加瓦河和第聂伯河之线)成为了他对俄政策的重点。
1919年12月,协约国最高会议决定波兰东界应沿布格河加以划定,这在毕苏斯基眼中自然是大国操纵小国命运的又一案例,深深触痛了他敏感的爱国主义神经。他决定在没有大国支持的情况下自由行动。
事实上,毕苏斯基在1919年8月就攻占了明斯克,而布尔什维克并未加以顽强抵抗,这使他认为,俄国人不久就能被赶跑、波兰的光荣和伟大必将能得到复兴。相反,倒是乌克兰的彼得留拉对他的行动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这只是一次短暂的交手,因为双方各自对俄国的敌意,要远远高过他们互相之间。
1919 年岁末至1920年年初,毕苏斯基和俄国人进行了和谈,他坚持要收回1772年的国土,那是几代波兰人为之奋斗的东西。而且他认为俄国人无法阻挡他的攻击,况且,巴黎和会最高委员会也已于1919年11月,在12月会议之前,确定波兰可以对东加里西亚(即第聂伯河以西的乌克兰)享有25年的主权,25年后根据当地全民公决决定该地区去留,既然和会已经在此问题上做出了相对有利于波兰的决定,为何不靠自己之力做到底呢?
在俄国方面,苏维埃政权绝不愿放弃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他们霸占的土地。世界革命还未输出,红色的波兰和德国还没有建立,怎么能先把自己的东西交出去呢?莫斯科的列宁和托洛茨基决不允许自己做出如此辱没祖宗之事。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无法让步,谈判终于破裂。同时,毕苏斯基和彼得留拉的关系逐渐接近。4月21日,波乌签订联盟条约,毕苏斯基以支持乌克兰独立为代价,换取了彼得留拉对他策划的“基辅攻势”的支持。4月25日,自信的毕苏斯基在西南方向的日托米尔地区对红军发动攻势,希望能靠武力使俄国人屈服,振兴波兰的国运。外交藩篱终于被突破了,一场决定欧洲命运的战争就此开始。
(未完待续.…)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
1.运动眼镜十大品牌排行:不容错过的10款热销推荐!
- 1
- 运动眼镜十大品牌排行:不容错过的10款热销推荐!
- 2025-07-10
- 1
-
2.「ESG动态」誉衡药业(002437.SZ)获华证指数ESG
- 2
- 「ESG动态」誉衡药业(002437.SZ)获华证指数ESG
- 2025-07-20
- 2
-
3.国乒夺冠背后,张本智和为何全程低迷?
- 3
- 国乒夺冠背后,张本智和为何全程低迷?
- 2025-07-26
- 3
-
4.柬埔寨应率先行动,洪玛奈再次强调十九年前的策略,严密监控泰国
- 4
- 柬埔寨应率先行动,洪玛奈再次强调十九年前的策略,严密监控泰国
- 2025-07-26
- 4
-
5.大胜之下郭士强为何不满?背后原因让人意外
- 5
- 大胜之下郭士强为何不满?背后原因让人意外
- 2025-07-30
- 5
-
6.下赛季快船绝招!敢碰大洛?后果太刺激!
- 6
- 下赛季快船绝招!敢碰大洛?后果太刺激!
- 2025-07-05
- 6
-
7.汪小菲生日派对闹剧频发,富二代风光不再,网友直呼太失态
- 7
- 汪小菲生日派对闹剧频发,富二代风光不再,网友直呼太失态
- 2025-07-06
- 7
-
8.蚌埠化粪池
- 8
- 蚌埠化粪池
- 2025-07-24
- 8
-
9.毛利率80%的秘密武器:——BLM关键一招:真正“洞察”才是
- 9
- 毛利率80%的秘密武器:——BLM关键一招:真正“洞察”才是
- 2025-07-29
- 9
-
10.单极霍尔开关冲压设备安全门状态监测
- 10
- 单极霍尔开关冲压设备安全门状态监测
- 2025-07-24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