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80%的秘密武器:——BLM关键一招:真正“洞察”才是硬道理

2025-07-29 04:23:44 198

全文共1723字,预计阅读需4分钟

昨天文章讲了,两家企业都学华为做SP战略规划,一家学成了华为拿到了大结果;另外一家学成了乐视,留下一大堆高级术语。没有愿景引领的企业,可能平庸;没有产品的“战略”,注定消亡。

详见。《SP战略规划(十一)学华为学成了乐视?——产品即战略,战略即产品》。

今天,我们深挖SP战略的核心引擎——BLM模型中的“洞察”。没有它,战略就是空中楼阁!

1、你做得不是调研,是抄高级作业

先讲个真实故事:

一位灯具企业的老总做SP规划,跑市场见经销商。第一个客户滔滔不绝讲需求,他兴奋不已:“终于知道我们的战略方向了!”

结果呢?

“跑了5个市场,听到20种需求,最后连根灯管都造不出来!”这位企业高管的血泪吐槽,揭穿90%企业「假调研」真相。

今天90%企业SP战略的“洞察”环节,不过是把经销商意见/电商评论当圣旨的战略级偷懒。

很多企业做规划,潜意识里想“捞一笔”,于是:简单粗暴问客户:“你要啥?”

设计一堆引导性问题,指望用户直接“告诉”企业方向和产品。

以为这样就能成功?Too young, too simple!

亨利·福特说: “如果你问客户需要什么,他永远只会告诉你——他需要一匹更快的马。”(言下之意:他想不到汽车!)

2、洞察 ≠ 调研!往“里”看,才是真功夫!

洞察(Insight),词根意思是“往里面看”! 不是浮于表面的“听到了什么”,而是穿透现象,直击本质!

优秀的产品经理/战略家绝不会: 指望客户直接给答案。

他们会: 扎进用户场景,深刻理解他们的环境、痛点和没说出口的挣扎,然后拷问、推理、判断,挖出连客户自己都没意识到的需求!

(洞察的六个关键。来源于罗兰格教材)

3、什么是真洞察?基恩士毛利率80%+的秘密!

基恩士“逆袭”荧光显微镜市场,堪称“洞察”的教科书。

荧光显微镜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如干细胞)。与普通显微镜不同,它可以观察到细胞涂有特殊试剂后发出的极少量光。由于这种光太弱,所以只能在暗室中观察。

研究通常涉及更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海量数据给后期处理带来很大压力 —— 细胞大约 20 微米,用软件拍摄和分析视频大约需要 10 分钟。

客户需求就是加快分析速度。时间不能再短点吗?

所有厂商绞尽脑汁——

❌ 如何让暗室分析更快?

❌ 怎么压缩10分钟成像时间?

基恩士却掀了桌子 :

“为什么非要暗房操作? ”

真·洞察三定律

1. 理解场景,拷问习惯 :“存在即合理?那是懒惰的借口!”(如百年暗室操作)

2. 挖掘痛点 :暗室里研究员眼睛酸痛?数据出错率攀升?

3. 穿透表象看本质: 客户要“更快的分析”→深层需求是“高效、准确、舒适地完成工作”!。“明亮的空间才是终极效率”。

基恩士推出了全球首款无需暗室的荧光显微镜!把10分钟压缩到1分钟。让科学家们能在舒适明亮的环境中工作。

价值爆发点:

解决了客户自己都没清晰表达(甚至没意识到方法)的核心痛点!创造了颠覆性的用户体验!

因此,即使价格昂贵,客户也心甘情愿买单——这就是基恩士毛利率常年保持80%+的核心秘密之一!

=

4、你的战略,有“真洞察”吗?

BLM模型洞察照妖镜:你的“洞察”是金矿还是垃圾场?

伪洞察症状——

✓ 客户说啥就记啥(经销商/电商评价成了产品经理)

✓ 问卷选项藏着引导陷阱(骗自己还是骗老板?)

✓ 最终产出是“优先级排序表”(实则谁声大听谁的)

真洞察心法——

🔥 身临其境的理解场景,回到“暗房现场”:基恩士工程师蹲实验室120小时发现研究员频繁揉眼

🔥 用痛苦指数排序:光毒性损伤>速度慢>操作繁琐

🔥 给需求做X光:客户抱怨“分析慢”=“恨透黑暗环境”

别再只问客户“你要什么”了!那只会得到一堆杂乱甚至矛盾的“马”。

学BLM,学SP,核心是练就insight-“往里面看”。

像基恩士一样,穿透表象,抓住本质,挖掘用户没说出口的、甚至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深层需求。这才是战略制胜、产品制胜的王道!

你的企业在做战略规划时,遇到过“伪洞察”的困惑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历或看法!

(觉得有启发?欢迎点赞、在看、转发给团队一起思考!)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