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20+直-10有多强?中国陆航让渡海登陆速度提升10倍

2025-08-07 01:19:10 177

前言:近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穿越宫古海峡与巴士海峡的飞行活动愈发频繁,规模也不断扩大。在巡航过程中,轰-6K、苏-30、歼-11以及侦察机、预警机等多种型号、多架战机一同出动,逐渐构建起完善的作战体系。解放军陆军航空兵的直十武装直升机也已开启“前出巡航”训练,为未来跨海运输护航积累经验。

一:现有的陆军航空兵实力

台湾岛多山多河,地形错综复杂,不利于机械化部队展开行动,却堪称直升机作战的绝佳地形。为实现跨海峡作战,中国陆军除了在指挥系统、数据链、合成整合等软件层面发力外,最显著的变化是直升机与远程火箭炮兵的全面投入,这彻底改变了登陆作战的固有模式。过去,陆军的火力投送范围不超过30公里,如今仅远程火箭的射程就已突破300公里,直升机火力也基本替代了前线航空兵的作用。由于直升机速度较快,其投送速度是登陆艇的10倍以上,跨越海峡仅需一个多小时,往返(包含加油和装载时间)也只需3小时,而且能够避开沿岸守军的防御阵地,达成“快速突击、快速穿插、快速上岸”的效果,是登岛部队提升登陆作战成功率、加快战斗进程的最优运载平台之一。

20世纪80年代,美国陆军每个师都配备一个航空旅。1987年5月,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组建陆军航空兵的通知”,空军的直升机大队全部划归陆军管辖。1988年初,首个陆航团成立,到90年代中期已形成7个团的编制,但当时主要装备仅有153架性能较差的直升机,运输直升机严重匮乏,更不用说战力强劲的武装直升机。不过在1993至1995年间,解放军开展了一系列陆航直升机与地面部队协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主要演练战术空运、空中突击、反坦克作战及特种作战等科目。受航空工业生产能力和机型的限制,中国陆航力量的发展在当时不尽如人意,在默默无闻中发展了二十年。在中国陆军航空兵成立20周年时,其规模远低于美俄的装备水平,超过50%的陆军集团军仍未组建航空兵部队。

2008年汶川地震中,陆军航空兵调集了所有能调动的直升机,却仍难以应对灾情。这一教训让军队深刻意识到陆军航空兵的重要性。2008年之后,陆军航空兵成为中国军队重点发展的作战力量,迈入发展的黄金时期。2009年,兰州军区陆航团升级为全军首个陆航旅,随后8年中国陆航持续发展壮大。截至2017年初,中国陆军航空兵已拥有7个陆航旅、5个陆航团以及若干培训部队。同时,随着中国军队改革的推进,陆军整体规模继续缩减,而陆军航空兵不仅没有缩减,反而持续壮大,发展速度超过前二十年。2017年,陆军由18个集团军缩减至13个,中国陆军航空部队则从7个陆航旅、5个陆航团扩充为11个陆航旅、1个陆航团。到2020年,13个集团军均各有1个陆航旅,陆军航空兵从一支辅助兵种成长为世界第二的强大力量。

五个战区司令部和五个战区陆军司令部各自组建了不同类型的直属陆航团或陆航大队,主要承担指挥、控制、作战运输、电子战、卫勤后送、物资运输和侦察等任务。甚至还计划组建以直升机为核心力量的空中突击师,北京、天津、上海也编设了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的小型陆航部队。原21集团军改编为第76集团军后,下属的陆航13旅保持不变;原39集团军改为第79集团军后,下属的陆航9旅未作调整;原13集团军改为第77集团军后,下属的陆航2旅依旧保留。最新组建的陆航旅是第71集团军第5旅,该旅有望成为率先发起登陆作战的陆军部队之一,与内陆陆航旅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训练有时会与海军协同。第73集团军陆航10旅是较晚组建的航空旅。

原26集团军陆航7团升格为第80集团军陆航旅,原总参陆航旅转隶为第81集团军陆航旅,原31集团军第10陆航团升格为东部战区直属陆航旅,原42集团军第6陆航团升格为第74集团军陆航第6旅。原本没有陆航团的原21集团军在成为第76集团军后,接收了原新疆军区陆航旅,第71、78集团军也成立了陆航旅。随着直升机数量的增加,驻西藏的陆航团将扩编为陆航旅。41集团军改为第75集团军后,下属的原陆航12团改编为第121空中突击旅;原54集团军第1陆航团升格为83集团军第1空中突击旅,下辖3个合成突击营和2个直升机营,配备24架武装直升机和24架运输直升机。一个陆航团设有4到6个飞行大队,每个大队有12架直升机;一个陆航旅则有6到8个飞行大队,配备的直升机约50-60架。第15空降军下辖的3个空降师中,有2个可能改为空中突击师,可配备各类直升机约330架。

二:陆军航空兵装备的不足

2016年8月6日,陆军第13集团军陆航旅举行了第1000架直升机接装仪式。中国陆军航空兵从成立到拥有500架直升机用了22年,而从500架增至1000架仅用了8年。这些直升机涵盖直-11、EC-120、直-9、直-8、直-10、直-19、S-70“黑鹰”、米-17等9种不同型号的轻、中、重型直升机,其中包括进口的53架法国AS350“松鼠”直升机、8架SA342“小羚羊”直升机、15架H120“蜂鸟”直升机、20架S-70C“黑鹰”中型直升机以及300架俄罗斯的米-17和米-8系列直升机;国产的有255架直-9武装/运输直升机、85架直-8直升机、120架直-10武装直升机、120架直-19武装直升机。预计未来几年,装备的直升机总数可能接近2000架。

目前,陆军航空兵主要使用4吨级的直-9运输直升机、13吨级的米-17运输直升机和直-8系列运输直升机。直-9运输直升机尺寸和吨位偏小,防护能力不足,发动机功率有限,无法飞到3000米高度。最关键的是,运送一个步兵班需要2架直升机,投送一个步兵排则会增加编队规模,这对指挥控制造成一定难度,也不利于隐蔽行动。此外,铰接式舱门不利于步兵上下机,延长了士兵离机和上机时间,对部队收拢与集结产生不利影响。直-9运输直升机的有效载荷仅2吨,按每名武装士兵重100千克的标准计算,实战中士兵会尽可能多携带弹药以备不时之需,而且直升机着陆前可能遭遇地面火力攻击,需要配备舱门机枪提供火力支援,这些武器和弹药往往使直升机超重,进一步减少了可搭载的步兵数量。

因此,中国进口了大量耐用且价格低廉的米-17/171直升机。米-17运输直升机可装载一个步兵排,吊挂能力达4吨,直-8的性能与之相近,都能吊挂火炮或装载轻型车辆。中国陆军大量装备的“山猫”全地形车宽1.8米,勉强能进入宽2.2米的米-17/171直升机机舱和宽1.9米的直-8直升机机舱。直-8G直升机可吊运2辆“山猫”全地形车或1辆“猛士”汽车,但直升机吊运受气象、风速、地形等因素限制,速度、机动性和飞行距离都会受到影响。米-17和直-8运输直升机的缺点是尺寸和重量较大,对起降场地要求较高,尤其在山地、丛林等区域。有时装载30名士兵会显得运力过剩,而且直升机机体越大,目标特征就越明显,作为突击直升机在敌方火力威胁下进行机降时,一旦被击落,损失的人员也会更多。

随着航空工业生产能力的爆发,直-10攻击直升机和直-20通用直升机将成为未来装备的主力。10吨级直-20直升机和13吨级直-18直升机正在大量生产,并以此为基础研发侦察、通信、校射、布雷、电子干扰等特种机型。直-20直升机恰好能搭载一个步兵班,还有多余空间装载更多物资,大舱门设计使搭载的所有步兵离机时间仅需10秒钟,座舱后方可安装机枪为机降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它更适合担任突击直升机,运载能力、飞行距离与直-8直升机相差无几,且机动性、生存能力更强,使用成本更低。引进的米-17/171直升机技术相对落后,早已停止引进,目前装备的该型机因使用过于频繁,机体寿命损耗严重,剩余使用年限不多,到2025年数量将减少至200架。

此外,陆军航空兵在大型运输直升机方面仍属空白。美军的空中突击旅配备一个营的20吨级CH-47运输直升机,可同时吊装M77A2105毫米突击炮和悍马车,使用以悍马吉普车为主的摩托化装备。中国目前有两个大型直升机计划,一个是直-8宽体直升机计划,即13吨级直-18直升机。该机型在机身材料、动力系统、航电设备、飞行性能、载重量以及寿命、可靠性等方面都接近第三代直升机,2017年底已完成首飞,试飞中满油最大起飞重量达12.3吨,比直-8直升机多4.3吨,性能远超中国军方的要求,有望在2020年前后交付使用,需求至少约700架。不过其机身结构较窄,无法装载小型战术车辆,实际使用中主要以“运人”为主,运车则要依靠中俄合作的38吨级重型直升机。该重型直升机机舱长约10米、宽2.7米、高2.8米,机舱载重10吨,吊运能力达15吨。若进展顺利,38吨级重型直升机将于2025年前装备,至少配备100-150架。

三:两栖航空兵的实力与装备短板

最近几年,多款直升机迎来了集中服役的阶段,陆军航空兵在东南沿海开展了跨昼夜的实战化演练。这些演练旨在让部队尽快熟练操控新装备,整个过程都处于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完全贴近真实战场。武直-19与直-10这两款武装直升机,均搭载着火箭弹和反坦克导弹,以低空掠海的方式实施突防。它们在特定海域自主规划攻击路径,借助飞行仪表完成海上突防任务,同时利用红外、微光等多种夜间识别设备自主侦察并搜寻目标,随后使用反坦克导弹和简易制导火箭弹,对坦克、混凝土工事以及舰船发起攻击。在演练过程中,武装直升机在规定的速度和时间内,精准打击了坦克与混凝土工事,为两栖登陆作战做好了火力准备。它们先是摧毁了部分滩头防御力量,接着对残余的滩头防御敌军进行了彻底清除,之后两栖登陆部队和机降部队便能相对安全地展开登陆行动。近年来,这种跨兵种乃至跨军种的联合训练已经变得十分常见。

2017年以前,中国海军陆战队仅有1旅和164旅两个旅,兵力约1万人。和具有鲜明独立兵种特征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不同,中国海军陆战队隶属于海军编制,没有自己下辖的航空部队,其行动需要海军的直升机提供配合。2017年之后,海军陆战队开始全面扩编为正军级单位,并组建了航空旅,配备了大约100架直升机。这些飞行员和直升机大多是从海军的其他单位抽调而来,主要装备的是直-8和直-9运输直升机,并没有直-10与直-19武装直升机。主要原因是陆军现役的6吨级直-10武装直升机火力不够强大。有消息称,我国已购买了36架俄罗斯制造的卡52重型武装直升机。不过,直-9直升机的载荷和航程都较低,目前只有直-8直升机能够使用。直-8直升机所占用的甲板面积与美国的CH-53直升机相近,但载荷仅为其一半,货舱空间也有限,并不适合承担两栖突击运输任务。直-20直升机的机舱空间比不上同吨位的美国CH-46直升机,也不适合运载重武器和小型集装箱,在滩头的运载灵活性和转运速度方面表现欠佳。没有专门的海军型直升机,实在是一大缺憾。

1艘071型船坞登陆舰能够搭载4架直-8直升机、20辆装甲车、4艘气垫登陆艇以及600人的登陆部队。075两栖攻击舰搭载的飞机包括6架卡52重型武装直升机、12架直-20通用直升机、14至16架直18直升机,还有4艘气垫登陆艇,可装载1200至1500名步兵以及12辆坦克。近年来装备的9艘071船坞登陆舰和3艘075两栖攻击舰,至少能够装载80架直18直升机,机降规模可以达到6至7个轻步兵营。再加上大型登陆舰和大型气垫登陆艇,已经足以在1000海里的距离内,发起规模为4000至5000人以及600辆军车的战术或战役登陆行动。登陆之后,能够抵御对方50辆坦克和1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的反击,为后续部队的增援争取不少于12小时的上陆时间。编列航空旅之后,海军陆战队的规模将位居亚洲第一,其作战区域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南沙,另一个是台湾海峡,渡海登陆的距离不会超过500海里,都处于空军的掩护范围之内,在西太平洋地区还能得到发起登陆行动的航母的支援。

四:预想中的渡海作战

由于对岸地域狭窄,不利于大部队进行机动。如果登陆部队拥有2000架直升机,那么在1个小时内就可以运送将近4万余人登陆并抢占战略要点。再加上可以实施伞降的1个空降师1万人,作战部队可以分为4个梯队。第1梯队分为北线和南线两个突击集团,北线由2个轻型机械化师、1个空降师、1个空中突击师、3个特种作战旅、6个陆航旅组成,总兵力为6万;南线由1个空中突击师、1个轻型机械化师、4个陆航旅和1个特种作战旅组成,总兵力3万余人,负责同时登陆对岸的第3、4两个战区。第2梯队由1个机械化师、5个快速反应师和2个海军陆战旅组成,总兵力8万人,由海军登陆舰艇运送,分别在北线和南线登陆,合围对岸的第5战区,迫使对方放弃抵抗。第3梯队大约有5个师6万人,以第1梯队返回的直升机和气垫登陆船作为运载工具,协助第1和第2梯队解决中部地区的战斗。第4梯队6个师7万人作为战略预备队。

在空军展开空袭作战的同时,第1梯队要在2小时内到达预定的作战位置。北线突击集团的机械化部队乘坐大型气垫船从淡水河口登陆,由1个陆航旅和1个机械化旅消灭布防在淡水河口的第178旅;1个陆航旅和2个机械化旅负责消灭淡水河南岸林口地区的陆战第66旅;1个陆航旅、1个空降旅和2个特种作战旅在林口地区实施机降,消灭沿该地区至台北近郊布防的第269摩步旅。打开突破口之后,1个机械化师在1个陆航旅的支援下,乘坐气垫船顺着淡水河口直扑台北市区,消灭市内的6个宪兵营;1个空中突击师、2个空降旅机降占领台北松山机场,并向台北市区推进,支援市内战斗的机械化师;2个陆航旅和1个特种作战旅在基隆港机降,消灭守卫基隆港的第178守备旅。之后,所有部队一边清剿残敌,一边就地布防,等到第二梯队登陆后,再与增援部队一起围歼宜生、罗东地区的第152、153守备旅,并向西南方向清剿桃园、杨梅、湖口和关西的守军。

南线突击集团在兵力数量上与第4战区的守军相比并不占优势,所以其主要任务是夺取高雄市、高雄港以及左营海军基地,并利用绝对的空中优势压制守军,等待第二梯队登陆后再逐个击破敌军。假设空袭在凌晨1点开始,那么凌晨3时第一波次的登岛部队登岛,直升机和气垫船在4时至5时返航,运送第三梯队。从福建沿海出发的第2梯队将在6至8个小时后到达登陆场,在当日上午10点之前,登岛部队的兵力就会达到18万人。返航的直升机和气垫登陆船在上午7时左右回到集结地,用1小时完成必要的检测、维护和加油后,于9时至11时开始运送第3梯队,在下午13时左右到达。此时,上岛部队的兵力已接近25万人,在空军绝对优势的火力支援下,完全有能力控制全岛局势。上千架直升机面对海峡对岸的29架阿帕奇攻击直升机、61架AW-1W攻击直升机以及30架UH-60M运输直升机,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优势。

守军除了90架攻击直升机能够在低空与几百架直-10、直-19武装直升机对抗外,就只有一些轻型野战防空武器了。这些轻型野战防空武器包括1996年采购的3个双联装毒针导弹防空连,分别部署在金门、马祖及澎湖。每个防空连下辖3个导弹排、9个导弹班,1个导弹班由班长、射手、副射手和驾驶员组成,配备1套导弹系统以及1辆M1097A2重型悍马车,能够在8分钟内架设完成并待命接战。2000年采购的74套复仇者防空导弹系统,除了2套用于训练外,其余72套编成3个防空营、8个防空连,分别驻守在三芝、淡水、关渡、林口、龙岗等地,其中北部有4个连,中部有3个连,东部有1个连。每个防空连下辖连部和3个导弹排,每个排编制3个导弹班,每班3人,各配备1套复仇者导弹系统。每套复仇者导弹系统搭载2具4联装导弹发射器以及1挺M3P型机枪,排部配备悍马车作为备用导弹车。用这3个营同时承担全岛地面部队作战机动的防空任务以及各个重要防护目标的防空任务,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五:结语

近些年投入巨额资金采购的武器基本上只有两个用途,即登陆和反介入,所有的实战训练也只有两个目标,也就是登陆和反介入。一旦时机成熟,登陆作战将会从空中打击、导弹打击、远程炮兵打击开始,守军甚至还没看到地面进攻部队的身影,就已经被消灭得差不多了。之后,攻击直升机和无人机再消灭剩余的地面装备,然后机降部队利用“蛙跳”战术将奄奄一息的残军分割包围,让他们不战而降,对于那些较为顽固的敌军,就由机械化部队来解决。乐观估计,一天内就能够迅速结束主要战斗,一战定乾坤。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