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终止合同,人民币结算或将成真?

2025-11-23 13:36:40 184

当沙特这位中东“老大哥”正式走进金砖国家的“朋友圈”时,这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国际扩列,还是世界金融旧秩序即将被改写的序曲?

今年元旦那天,沙特正式成了金砖国家的一员。这事儿可不小,就像你们班里最有钱的那个同学,突然宣布要加入一个全新的学习小组,所有人都得掂量掂量这背后的分量。

这不仅仅是沙特多了一个国际身份,更是它在全球棋盘上,落下了一枚意味深长的棋子。

大家都在猜,那个曾经用石油和美元牢牢捆绑的世界,是不是真的要松动了?

要看懂这盘大棋,光盯着石油美元那点事儿,格局就小了。

你得看看沙特阿美这家巨无霸,最近都在忙活啥。

它早就不是那个只知道埋头挖油、然后数着美元钞票的“土豪”了。

现在的沙特阿美,玩的是一招更狠的棋——“下游包围上游”,直接把根扎进了中国市场。

去年,沙特阿美一出手就是36亿美元,直接拿下了中国民营炼化巨头荣盛石化10%的股份,这还不算完,双方还签了个长期的原油供应大单。

紧接着,它又联手中国的合作伙伴,在辽宁盘锦砸下千亿级的真金白银,要建一个世界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

你品,你细品,这是什么操作?

这就像一个卖面粉的,不满足于只把面粉卖给面包店,而是直接投资成了面包店的大股东。

以后面包店用谁家的面粉,卖出的面包赚了钱怎么分,他都有了话语权。

沙特把从中国赚的钱,又投回中国的实体产业,变成了中国经济链条上的一环。

这样一来,它不仅锁定了自己石油的未来销路,还分享着中国市场增长的红利。

在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捆绑下,用人民币结算还有什么可奇怪的?

我卖油给你,收了人民币,扭头就用这笔钱在你的地盘上投资建厂,连换汇的步骤都省了,方便又安全。

这可比把钱换成美元,再去买那些随时可能因为美国债务上限问题而“暴雷”的美债,要踏实多了。

毕竟,一个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工厂和股份,另一个只是一串数字和承诺。

当然,光有做生意的意愿还不够,路得先修好。

过去,国际贸易就像开车上高速,但收费站基本都被美元垄断了。

你想去别的地方,很多时候都得先去美元那儿绕一圈,交个“过路费”不说,还耽误时间。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去年11月,中国和沙特的央行悄悄干了件大事儿,签了个500亿人民币规模的货币互换协议。

这是什么概念?这就好比两国之间开通了一条金融“ETC专属通道”。

以后中沙企业做生意,如果市场上人民币不够用了,沙特那边可以直接通过这个协议拿到人民币,反之亦然。

交易变得丝滑流畅,再也不用担心被美元“卡脖子”或者汇率波动割韭菜了。

如果说货币互换协议是修好了高速公路,那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和mBridge(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就是给这条路配上了“金融高铁”和“智能物流”。

我一个朋友在做跨境电商,他告诉我,以前一笔钱通过SWIFT系统转账,等个三五天是家常便饭,中间还要被各种银行扒层皮。

现在用CIPS,最快几秒钟就到账,费用还打了对折。

更神的是那个mBridge,它利用智能合约技术,能让钱“自己长腿跑”。

比如沙特卖油的钱一到账,系统能自动把一部分钱打给炼油厂当运营资金,另一部分直接投到之前约定好的中国新能源项目里。

全程无人干预,透明高效,彻底解决了信任问题。

这种技术上的领先,才是让越来越多国家愿意尝试人民币的底气所在。

当“带头大哥”沙特开始尝到甜头,那些一直看着他脸色行事的小弟们,自然也坐不住了。

阿曼就是个例子,这个国家外汇储备不多,每一分钱都得精打细算。

去年他们从中国买港口机械,试探性地用了人民币结算,结果发现比用美元省了2%的汇兑成本,一年下来,光这一项就省了几千万美元。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利润啊!

于是,一个有趣的连锁反应开始了。

人民币不再仅仅是中国和某个国家之间的结算工具,它开始在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上,扮演起了“中间人”的角色。

这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伊朗和沙特的“破冰”贸易。

大家都知道,伊朗因为制裁,在国际金融体系里寸步难行。

它想卖天然气给沙特,但用什么货币结算成了大难题。

就在这时,人民币出现了。

伊朗把天然气卖给沙特,收人民币;然后,它拿着这些人民币,转身就从中国采购了一大批新能源汽车;最后,再把这些汽车卖到非洲,收回来的还是人民币。

你看,一条全新的、完全绕开美元的贸易闭环就这样形成了。

伊朗解决了能源出口和物资进口的难题,沙特方便地买到了需要的天然气,而中国的汽车也多了一条出海的新销路。

三方都开心,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这标志着人民币的国际信誉,已经从双边贸易的“二人转”,扩展到了多边合作的“群舞”。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头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那份报告。

报告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经降到了近三十年来的最低点。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专家也指出,全球“去美元化”并非是要推翻美元,而是一种向“货币多元化”的自然演进。

这不再是某个国家的意愿,而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全球趋势。

沙特的操作完美印证了这一点。

它并没有和美元彻底“分手”,而是聪明地把对华贸易的结算比例调整到了一个微妙的55:45。

既不得罪老朋友美国,又深化了和新伙伴中国的合作,同时还分散了自身的风险。

这手“平衡术”,玩得实在是高。

所以,沙特不续签那个所谓的“石油美元协议”,根本不是故事的结局,而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篇。

它告诉世界,牌桌上不再只有一个庄家通吃的规则。

世界金融的牌桌上,终于又多了一位重量级玩家,而这,才刚刚开始。

产品展示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