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全红婵踏上郭晶晶昔日轨迹!优秀的人果然想法都差不多?这眼光也太一致了吧!
2025-11-23 07:23:39 153
全红婵走进暨南大学那天,阳光正好。
她站在迎新展板前,一笔一划写下自己的大学愿望——没有镁光灯,没有解说员,没有成排的裁判举着打分牌。
就一个18岁女孩,穿着简单的T恤,头发扎得利落,像极了你我身边刚高考完、对大学生活既期待又忐忑的普通新生。
可她又怎么可能“普通”?
东京奥运会那一跳,水花几乎没溅起来,全世界都愣住了。
有人当场喊出“水花消失术”——这名字听着像武侠小说里的绝技,可它真真实实发生在跳水台上。
全红婵做到了。
三个动作满分,14岁的她,用近乎物理法则之外的表现,把“天才”两个字焊死在自己身上。
现在,这个“跳水天才少女”已经手握3枚奥运金牌。
不是“有望获得”,不是“正在冲击”,是实打实的三块。
沉甸甸的,压得住任何质疑,也撑得起任何期待。
但2025年9月13日这天,她不是冠军,不是国宝级运动员,她是暨南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的大一新生。
这个身份转换,比从十米台跳下来还难。
训练馆里,一切都有标准:起跳高度、空中转体、入水角度,连呼吸节奏都能被量化。
可大学生活呢?
没人告诉你该交几个朋友、该选哪门选修课、该在食堂打几两饭。
它混沌、自由、充满未知——对一个从小在跳水池边长大的孩子来说,这本身就是一场全新的“高难度动作”。
她站在开学典礼的C位,作为新生代表。
镜头扫过去,她微微低着头,嘴角抿着,眼神认真但有点躲闪。
没有比赛时那种凌厉的杀气,反而像邻居家那个刚上大学、有点害羞的小妹。
可她没怯场。
她听校长讲话,点头;轮到她发言,她也给同龄人送祝福——声音不大,但字字清晰。
她不是来走秀的,她是来读书的。
更巧的是,她的院长是苏炳添。
对,就是那个跑进9秒83的男人。
短跑和跳水,一个在陆地冲刺,一个在空中翻腾,看似毫不相干,但他们都懂什么叫“毫秒决定成败”。
两人早就熟了。
东京奥运会后,全红婵和苏炳添一起上过节目,互动自然,笑起来毫无隔阂。
这次在校园重逢,一个当学生,一个当院长,反而更像师徒重聚。
学校为她量身定制了弹性学制——最长八年完成学业。
这意味着她可以在备战巴黎奥运会、参加世锦赛、调整训练周期的间隙,安心上课、写作业、考试。
不是“挂个名”,是真的要学。
苏炳添也跟她聊过怎么平衡训练和学习。
他自己就是过来人:一边破亚洲纪录,一边读博士。
他知道这条路有多难,也知道全红婵需要什么。
看到她和苏炳添一起拿着她的奥运队服合影,两人笑得眼睛都弯了,你会觉得——真好。
一个顶尖运动员,在最该读书的年纪,没被体制“榨干”,也没被流量“吞噬”,而是稳稳地坐在教室里,翻开课本。
这不该被祝福吗?
可网络偏偏不让你安心。
开学典礼的照片一出,评论区炸了。
“全红婵胖了”“脸圆了”“不像运动员了”……有人甚至直接问:“是不是要退役了?”
更难听的是:“整天训练哪有时间读书?特招生罢了,走个过场。”
这些话,像针,密密麻麻扎在一个18岁女孩身上。
她刚从青春期走过来,身体正在经历自然变化。
16岁到18岁,激素波动、肌肉增长、脂肪分布调整——这是每个青少年都会经历的“发育关”,尤其对女性跳水运动员而言,更是职业生涯中最敏感、最艰难的阶段。
体重增加0.5公斤,入水水花就可能变大;身高长高2厘米,空中动作节奏就得重调。
她不是“走样”,她是在努力适应一个正在变化的身体。
《解放日报》说得直接:“全红婵确实胖了些,但这是16岁到18岁青春期发育的正常现象。”
重点不是“胖”,而是“科学调整训练计划”。
可网友要的不是科学,是完美人设——永远瘦、永远稳、永远不犯错。
他们忘了,全红婵也是人,也会饿,也会累,也会在训练结束偷偷吃块小蛋糕。
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被“审判”。
东京奥运会爆红后,她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大。
她说“想赚大钱给妈妈治病”,有人骂她“功利”;她比赛间隙吃个辣条,被说“不自律”;她说话带广东口音,反应慢半拍,又被解读为“没文化”。
连她家人也没逃过:妈妈和哥哥直播带货,被骂“蹭热度”;哥哥参加厨艺比赛,又被说“靠妹妹流量”。
可他们做错了什么?
妈妈卖的是自家种的荔枝,哥哥学的是正经厨艺——谁规定奥运冠军的家人必须隐姓埋名、清贫度日?
面对这些声音,全红婵没开发布会,没发长文,没哭诉委屈。
她在社交账号简介里写了18个字:
“好好好,那咋了,你啰嗦了,如何呢,又能怎,你继续讨厌我吧,我只会爽不会改。”
没有修饰,没有策略,甚至有点“怼人”的味道。
但这才是真实的她。
在体育圈普遍“谨言慎行”、生怕说错一个字的环境下,这种直白反而珍贵。
她不是在对抗世界,她只是在保护自己。
她不想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她只想做自己。
还记得她最火那阵子吗?
记者围堵到她家门口,摄像头怼到她上厕所的门口。
一个14岁的孩子,连隐私都成了公共话题。
现在她18岁了,不再是那个被推上神坛的小女孩。
她开始有自己的边界,有自己的态度。
她依旧发日常:吃火锅、和室友自拍、晒课本——但不再解释,不再讨好。
她知道,解释没用,讨好更没用。
这种“不迎合”,让人想起郭晶晶。
二十年前,郭晶晶也被人说“脸大像福娃”,恋爱被围追堵截,裁判质疑她动作难度不够。
但她没回应,只是日复一日站上跳板,用金牌说话。
退役后,她没进娱乐圈,没接烂综艺,而是回校园读书,后来成了巴黎奥运会跳水裁判长。
国际泳联认可她的专业,全世界尊重她的判断。
她用二十年证明:真正的强者,从不需要外界定义。
全红婵和郭晶晶,隔了二十年,却像照镜子。
一个在聚光灯下坚持训练,一个在质疑声中专注学业。
她们都没选择“乖巧”地活在别人设定的剧本里。
她们选择了最难的路——做自己。
有人说,全红婵变了。
以前腼腆,现在“拽”了。
可谁规定运动员必须永远谦卑?
她为国家拿过金牌,为项目带来关注,为无数女孩证明“农村孩子也能站上世界之巅”。
她凭什么不能“拽”一点?
凭什么不能说“你继续讨厌我吧”?
大学生活才刚开始。
她要学运动生理学、训练方法学、运动心理学……这些课不会因为她是奥运冠军就自动及格。
她得熬夜背书,得交论文,得应付考试。
同时,她还得保持训练状态,为可能的国际赛事做准备。
这种双重压力,普通人难以想象。
但她已经在做了。
不是“尝试”,不是“努力看看”,是实实在在地坐在教室里,翻开书本。
学校给她弹性学制,不是特权,是尊重——尊重她作为运动员的职业周期,也尊重她作为学生的成长权利。
那些说“特招生没资格”的人,大概忘了:体育特招不是施舍,是国家对顶尖运动员的制度性保障。
全红婵的贡献,够不够上大学?
三枚奥运金牌,够不够?
推动中国跳水持续领先,够不够?
激励千万青少年投身体育,够不够?
如果这都不够,那什么才算“够”?
身材焦虑、学历质疑、退役猜测……这些噪音永远不会停。
但全红婵似乎已经找到了应对方式:不听,不看,不改。
她继续训练,继续上课,继续在社交平台发她觉得“爽”的内容。
她不需要所有人喜欢,她只需要自己舒服。
这很难得。
在一个要求女性“温柔”“懂事”“感恩”的环境里,一个18岁女孩敢说“我只会爽不会改”,本身就是一种反抗。
不是对抗社会,而是守住内心那点真实。
她或许不知道未来会怎样。
会不会再拿金牌?
会不会顺利毕业?
会不会被更多人喜欢?
这些都不确定。
但她确定的是:她不想活成别人嘴里的“全红婵”,她只想做自己。
所以她站在暨南大学的迎新展板前,写下愿望时,没写“再夺金牌”,没写“成为榜样”,只是简单地、认真地,写下了属于她自己的期待。
那是什么?
没人知道。
但一定不是为了取悦谁。
她现在每天的生活,可能就是早上六点起床晨跑,八点上运动解剖课,中午和室友抢食堂最后一份糖醋排骨,下午去训练馆练翻腾,晚上回宿舍刷题。
偶尔发个朋友圈,配文“今天好累但好爽”。
没有宏大叙事,没有励志口号,就是一个普通大学生的日子——只不过,她曾经让全世界为她屏住呼吸。
可那又怎样?
过去的金牌不会替她写作业,曾经的掌声不会帮她通过考试。
她得自己走这条路。
一步一步,稳稳地。
有人担心她被大学“耽误”训练。
可大学怎么会是耽误?
知识、视野、人际、思维——这些都在塑造一个更完整的她。
跳水是她的技能,但不是她的全部。
她有权拥有更多身份:学生、朋友、女儿、甚至未来的教练、学者、管理者。
世界不该把她锁在“跳水天才”的标签里。
苏炳添懂这个。
所以他没让她“只练不学”,而是帮她规划训练与学业的平衡。
他知道,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有限,但人生很长。
全红婵值得一个更宽广的未来。
至于那些键盘侠?
让他们说去吧。
全红婵早就不在乎了。
你看她最近的动态,笑容比以前多了,眼神也更坚定。
她不再躲镜头,也不再解释。
她知道,时间会证明一切。
就像郭晶晶当年被骂“脸大”,现在谁还记得?
人们记住的是她的金牌,她的专业,她的从容。
全红婵也会这样。
十年后,没人会记得2025年有人说她“胖了”,大家只会记得——她不仅跳得好,书也读得好。
她正在成为那种人:既有世界级的竞技能力,又有扎实的学术素养。
这不是幻想,是正在进行的事实。
所以别再问“她还能跳多久”。
问这个问题的人,本质上还是把她当成消耗品——用完即弃的“工具人”。
可她不是。
她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情绪有想法,有权在18岁这一年,既为国争光,也为自己读书。
她站在开学典礼上,腼腆但不怯场;她面对质疑,不辩解但不退缩;她走在校园里,普通但不平凡。
这就是2025年的全红婵——一个正在长大的女孩,一个不肯被定义的冠军,一个勇敢做自己的大学生。
你可以说她变了。
但或许,她只是终于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而这个样子,足够真实,足够有力,足够让人喜欢——不是因为她是全红婵,而是因为她就是她。
产品展示
热点资讯
-
1.经常乘坐高铁、飞机的小伙伴,充电宝这两个参数需要特别注意!
- 1

- 经常乘坐高铁、飞机的小伙伴,充电宝这两个参数需要特别注意!
- 2025-07-20
- 1
-
2.41部族对以宣战了?7月20日,朱拉尼出逃事件传来最新消息
- 2

- 41部族对以宣战了?7月20日,朱拉尼出逃事件传来最新消息
- 2025-07-26
- 2
-
3.马德鲁加畅谈中国行:很激烈!加盟泰山有深思熟虑
- 3

- 马德鲁加畅谈中国行:很激烈!加盟泰山有深思熟虑
- 2025-07-03
- 3
-
4.邓达克主场迎战斯莱戈,防守考验与历史优势并存
- 4

- 邓达克主场迎战斯莱戈,防守考验与历史优势并存
- 2025-07-29
- 4
-
5.俞灏明王晓晨甜蜜秀恩爱,两人海外度假对镜自拍,王晓晨下巴成亮
- 5

- 俞灏明王晓晨甜蜜秀恩爱,两人海外度假对镜自拍,王晓晨下巴成亮
- 2025-08-19
- 5
-
6.女篮双杀新西兰,50分大胜后再取28分!U19中国队两战净胜
- 6

- 女篮双杀新西兰,50分大胜后再取28分!U19中国队两战净胜
- 2025-07-05
- 6
-
7.福林暴涨!福林的强势还能维持多久?
- 7

- 福林暴涨!福林的强势还能维持多久?
- 2025-07-14
- 7
-
8.中国男篮大胜日本,徐杰单节爆发,赛后回应记者
- 8

- 中国男篮大胜日本,徐杰单节爆发,赛后回应记者
- 2025-08-11
- 8
-
9.庶女安如意,靠金手指空间成宠妃,斗倒后宫众人
- 9

- 庶女安如意,靠金手指空间成宠妃,斗倒后宫众人
- 2025-10-07
- 9
-
10.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糖果季活动57岁张蔷首度带俩女儿走红毯
- 10

- 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糖果季活动57岁张蔷首度带俩女儿走红毯
- 2025-10-08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