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5、歼-15T、空警-600相继弹射,核航母成美唯一且无用的优势

2025-10-08 07:45:27 180

福建舰弹射歼-35隐身战斗机的画面一出来,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这下美国的福特级怕是要“发愁”了。

中国军号直接公布了福建舰弹射歼-35、歼-15T、空警-600舰载预警机的大好消息,连歼-15DT也加入阵容。这个组合,空警-600、歼-35、歼-15T、歼-15DT,一对比美国的E-2D、F-35C、F/A-18E/F、E/A-18G,美国那套显然被压了一头。

更关键的是航母编队的整体对比。054B护卫舰对标美国星座级,明显更强。055驱逐舰别提了,远超朱姆沃尔特和伯克3。攻击核潜艇方面,中美在性能上没有什么实质差距。这样一对比,现在美国海军在中国海军面前,唯一算得上明显优势的,只剩核动力航母这一块了。

问题来了,除了宣传效果,核航母相比常规动力航母还有多少硬优势?

美国第一艘核航母是企业号。飞行甲板长331.6米,宽76.8米,吃水深11.9米,满载排水量93970吨,四台90米长的蒸汽弹射器。动力是8台A2W压水堆,四轴四桨,最大航速35节,携带11000吨航空燃油。这数据看起来很美,但我们看看美国后来做了啥。

在造了企业号之后,美国又回头造了两艘小鹰级常规动力航母,CV-66美国号和CV-67肯尼迪号。小鹰级飞行甲板长323.6米,宽76.8米,满载排水量在81780到84914吨之间,弹射器略短,动力是四台燃油锅炉加两台蒸汽轮机,最大航速30节,续航能力是20节速度下12000海里,搭载航空煤油和舰用重油的能力都不差。

为什么会反着来?一是企业号8堆的造价高,4.5亿美元。小鹰级常规动力航母造价只有2.5到2.8亿美元。二是核航母的使用成本实在太高。三是所谓“无限续航”其实有现实限制。

核航母的堆芯寿命可以数年甚至十几年,只要反应堆和传动系统撑得住,就能一直跑。但是航母上的飞机要烧油,船员要吃饭,零部件会消耗。在高强度作战中,一艘航母的补给顶多能撑一周,之后必须离开战区补给。常规动力航母反而可以在液舱里塞更多重油,核反应堆占不了液舱,那煤油也不好安全混放。

用具体数据对比,企业号满载快9万吨,航空煤油搭载量只比小鹰多不到4000吨,价格却是小鹰的近一倍。机库面积差不多,舰载机放飞能力也差不多,美国自然觉得核航母在这一点上“亏”。

再看更尴尬的地方。护航舰艇几乎都是常规动力,核巡洋舰、核驱逐舰的性价比更差到离谱。弗吉尼亚级核巡洋舰造价2.57到3.37亿美元,斯普鲁恩斯级常规驱逐舰才1亿美元左右。核反应堆的维护门槛高,成本更高,关键它们是在高强度战争中必须冲在前面的,挨一发反舰导弹就可能被拦腰打断,甚至直接沉没,损失代价巨大。

冷战结束后,美国很快放弃了所有核动力巡洋舰。俄罗斯也只是勉强保留了一艘“彼得大帝”号基洛夫级,其他要么荒废要么退役。

这就更凸显核航母唯一的好处,就是减少舰用柴油或舰用重油的依赖。不怕耗油,也不用担心把污染带到本土去。但你真要说作战性能,和同吨位常规动力航母,并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所以对于有能力造核潜艇和航母的国家来说,技术上造核航母不是难点,难点反而在于到底需不需要核航母。

福建舰的雷达用的是和055相同的高规格配置,雷达能力远超美国福特级,舰载机也更强。唯一的劣势,仅仅是没核反应堆,所以吨位略小一点。但在核心战斗力上,福建舰可以说是已经全面超过福特级的现实证明。

再把中美航母对比放到整套编队体系看。福建舰背后有054B、055这样的神搭档,攻击核潜艇不落下风。美国海军在体系作战上的优势空间越来越小,核航母的“象征意义”开始大于现实战力。

当然,美国依旧会死守核航母的地位。部署在离本土很远的位置,对能源依赖更小,对核污染毫不在意,这些都是美国的战略习惯。而中国在近海和周边海域有更高的补给效率,这反而让常规动力航母更具性价比。

福建舰的亮相不仅是装备升级,更是在告诉外界中国航母技术已经超越美国。至于是否加核反应堆,能否像福特级一样挂上“无限航程”的牌子,那只是战略选择的问题。毕竟,大连已经有答案摆在那了。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产品展示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