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谍王李克农有多神?巧破敌特,五分钟救党中央,周恩来:功劳

2025-08-10 13:30:57 188

在1955年秋日的北京,紫光阁内,一场庄严的授衔典礼正在举行。周恩来总理亲自为一批功勋卓著的将领授予军衔。然而,其中一人却引人注目,他没有亲身带过一兵一卒,也没有直接指挥过任何战役。

他就是李克农。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位将军,竟在高级将领中获得上将军衔,并且无人提出异议。毛主席曾评价他:“没有李克农,当时上海党中央和中央许多人,包括周恩来这些人都可能遭遇不测。”周总理也高度肯定:“李克农的功劳,远胜过一个军!”

这位身着戎装的特工之王,究竟有何等传奇经历,能赢得如此殊荣和人心?他的故事,就是一部在无声战场上力挽狂澜的史诗。

潜伏高能,芜湖开局

李克农在1899年出生于安徽芜湖,家境优越,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新旧教育熏陶。这使得他文采斐然,思想也十分进步,为他日后投身革命打下了基础。

1926年,李克农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最初主要承担党的宣传工作。他的革命征途,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智斗和险境。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他奉命回到芜湖,巧妙地潜入国民党芜湖宣传部,成为了我党在敌人内部的一枚关键棋子。

当时,安徽省主席陈调元是个臭名昭著的军阀,私下里被老百姓称为“绑匪狼狗”。李克农看不过他的恶行,便组织进步学生上街游行。

他们高呼着“打倒绑匪狼狗”的口号,还将陈调元贪赃枉法的账目公开展示,这些举动让陈调元气得直跳脚,恨不得立刻除掉李克农。

很快,陈调元听说蒋介石也对李克农产生了怀疑,觉得机会来了,立刻向蒋介石请示逮捕。幸好李克农提前得到内部消息,及时安排同志们撤离,有惊无险地全身而退。

然而,李克农可不是吃哑巴亏的人。他立刻反将一军,对外大肆宣扬自己能逃出生天,全靠陈调元“高抬贵手,放他一马”。

蒋介石耳目众多,得知此事后,对陈调元破口大骂,使得陈调元的仕途从此受阻,苦不堪言。这便是李克农早期“借力打力”的经典操作。

在芜湖,他还成功说服了当地势力最强的青帮老大马玉伯,使其在国民党清党时期,对国民党派来的人避而不见,拒绝合作,展现了其在复杂环境中争取地方势力的能力。

到了1929年,周恩来同志察觉到大革命失败后特科的重要性,亲自主持成立了中央特别行动科,简称“中央特科”,主要负责情报和保卫工作。李克农旋即加入其中,从此开启了“红色特工之王”的传奇。

恰逢国民党特工头目徐恩曾兼任上海无线电管理局局长,急需扩编人员。在周恩来的同意下,李克农参加了选拔考试。

他凭借出众的才华和扎实的学识,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成功打入国民党的特务机构。这步棋,为我党后续获取国民党绝密情报埋下了伏笔。

中央五分钟,心跳过山车

打入国民党内部后,李克农凭借其过人的才能和勤勉的态度,逐步赢得了徐恩曾的信任,成为了他的得力干将。有了这层身份的掩护,他终于可以在敌人心脏施展拳脚。

国民党的绝密情报,通常需要用徐恩曾随身携带的密码本才能破译。李克农与我党另一位杰出特工钱壮飞,两人经过周密商议,决定利用徐恩曾好色的弱点进行突破。

他们在一次会议后,李克农巧妙地提到了一个漂亮的姑娘,徐恩曾急不可耐地想赶过去。李克农和钱壮飞默契配合,以不方便携带为由,骗取了徐恩曾暂时将密码本交给钱壮飞保管的机会。

钱壮飞和李克农争分夺秒,对密码本进行了拍照留存,并制作了副本。这来之不易的密码副本,很快就派上了天大的用场。

到了1931年4月,中共特工二号人物顾顺章在武汉被捕,随后叛变投敌。顾顺章地位举足轻重,掌握了我党大量重要情报,其家人也身居党内要职。

钱壮飞第一时间通过他们复制的密码本,获知了顾顺章叛变的消息。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李克农接到通知后,深知上海所有中共情报人员都危在旦夕,他必须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地拯救战友。

李克农打破常规,通过江苏省委紧急联系到直接上级陈赓同志。随后,二人马不停蹄地找到了周恩来。周恩来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大惊失色。

他当机立断,立即下令采取果断措施:所有顾顺章掌握的人员紧急撤离,所有相关线索立即掐断!

我党潜伏在各处的情报人员迅速行动,抓紧时间焚毁文件,准备撤离。就在国民党特务徐恩曾指挥大批军警开始“围捕”的时候,绝大部分人员都已经成功脱身。

徐恩曾的围捕行动功亏一篑。国民党要员陈立夫更是扼腕痛惜,感叹“活捉周恩来,只差五分钟!”。

这次成功解救,避免了党中央遭受毁灭性打击,其中包括周恩来、陈赓、邓颖超、邓小平、陈云、瞿秋白、聂荣臻、叶剑英等一大批领导人。如果没有李克农、钱壮飞等人的及时行动,中国革命的历史走向,很可能就将

然而,这次事件也让李克农付出了巨大的个人代价。由于身份暴露,他无法回家,顾顺章叛变的消息一出,满城都贴上了李克农的通缉令。

他的妻子赵瑛警觉地察觉到情况不对,立即带着孩子们逃离了住所。她们母子几人在菜市场流浪了一个多月,靠捡拾菜叶果腹,担惊受怕,忍饥挨饿。

直到后来,赵瑛遇到旧识宫乔岩同志,才得知李克农已经安全撤到江西的消息。当李克农得知妻儿都还活着时,这个坚强刚毅的男人,也忍不住泪洒当场。

但为了革命事业,李克农只能安排妻儿暂时回到老家安身,自己则偷偷回到上海,与赵瑛在码头匆匆道别。这一别,就是漫长的六年。

赵瑛独自在老家拉扯三个孩子,日子过得异常窘迫,只能靠借债度日。六年后,当李克农终于找到机会回家时,他的长女李冰甚至以为他是来讨债的,紧闭大门不让他进去。

多年以后,在儿子李伦的婚礼上,李克农再次感慨落泪,愧疚地说道:“我有5个儿女,你姐姐和哥哥结婚时,我都没有到场……我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忠孝难两全,家国难以兼顾,古今皆如此。

敌明我暗,步步妙手

在成功挽救党中央之后,李克农的传奇并未停歇。1930年,他接到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护送刘伯承同志安全离开上海。

刘伯承当时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蒋介石为了将其逮捕归案,在上海布下了重重关卡。想要在这种天罗地网中将刘伯承送走,简直是难如登天。

然而,李克农总能独辟蹊径。他想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办法。他知道上海警局有个叫邢子春的人曾与他共事,此人刚抓获了一名刺杀蒋介石的凶犯,正准备开车押送凶犯去南京受审。

李克农开车拉着刘伯承,故意在邢子春的必经之路上等待。然后装作偶遇的样子与邢子春打招呼。当得知对方押送凶犯去南京后,李克农故作惊喜,指着刘伯承说他正是此案的知情人,他们此行也是去南京邀功。

邢子春担心功劳被抢,急忙提议大家同行。就这样,李克农和刘伯承坐着上海警局的警车,一路畅通无阻地离开了上海,直抵南京。直到蒋介石去世,他都未能想明白刘伯承是如何逃出上海的。

到了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中统势力逐渐淡出,军统头子戴笠开始崛起,全力抓捕李克农。皖南事变之后,戴笠更是加大了力度。

当时李克农身兼八路军总部秘书长和桂林办事处处长,他必须设法撤回延安。面对戴笠布下的天罗地网,这一路必然凶险异常。

然而,戴笠做梦也想不到,当李克农带着战友和部分物资来到一个检查站时,这位被全国通缉的抓捕对象,竟然表现得镇定自若。

他不仅与现场负责的特务相谈甚欢,顺利通过了盘查,甚至还让自己的手下韦贤搭上了对方的便车前往重庆。有这尊“大佛”保驾护航,后续的关卡对他们而言简直形同虚设,李克农就这样一路通关,安全返回了延安。

更让戴笠吐血的还在后头。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邀请毛主席赴重庆商讨战后事宜。踏足国民党老巢,摸清对方的真实意图至关重要。这个艰巨的任务,再次落到了李克农肩上。

当时,我方已经能够截获延安特务与重庆方面的秘密电报,但苦于没有密码本,无法成功破译。李克农于是派出得力干将,通过精心布局设计,最终将密码本拿到手中。

此后,蒋介石的指令和动态,我方都了然于胸。但李克农可不满足于此,他又发挥了混淆视听、将计就计的拿手好戏,利用特务向重庆方面传递了不少假情报。

在这种“敌明我暗”的有利条件下,我方在重庆和谈中占尽先机,由被动转为主动,赢得了广泛的支持。等蒋介石最终反应过来时,气得他大骂:“中统、军统,全是一群饭桶!”

建国后,继续拿捏

新中国成立以后,李克农被任命为我国情报部部长。而退守台湾的国民党特务头子,则换成了毛人凤。

国民党政权虽然溃败坍塌,但他们仍在大陆安插了大批特务组织和特务分子,企图破坏新中国建设,痴心妄想“反攻大陆”。

这些特务组织中,毛人凤最引以为傲的,莫过于“东北地下技术纵队”和潜伏在北京南池子的“万能潜伏台”。

1949年12月,毛主席出访苏联,毛人凤觉得机会来了。他计划要么由“东北地下技术纵队”在长春的14号铁路桥下埋设炸弹,破坏毛主席的专列;要么让“万能潜伏台”伺机展开暗杀行动。

然而,毛人凤万万没想到,李克农的效率如此之高。他很快就抓住了代号“万能潜伏台”的计兆祥。

李克农甚至让计兆祥给毛人凤发了一份电报示威:“你们反复吹嘘的‘万能潜伏台’我们已经起获……和你说话的是李克农,发电报的是计兆祥。”

收到电报的毛人凤气急败坏,也命令手下回了一份电报:“李克农,你走着瞧,谁是最后的赢家还不知道呢!”此时,毛人凤最后的希望都落在了“东北地下技术纵队”上。

可惜,很快我军就在哈尔滨的一处山林里,包围了一架从台湾飞来的飞机,并成功抓获机上的两名特务分子。通过审讯得知,这两个人正是“东北地下技术纵队”的接头人。

李克农得知后,顿时喜上眉梢。他赶紧安排自己人冒充特务去接头,几句寒暄后,纵队的负责人便交出了170多人的特务名单。毛人凤最后的希望,就这样又破灭在李克农的手中。

1949年的西苑机场大阅兵,李克农依然负责毛主席的安全保卫工作。当时北平局势动荡,李克农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阅兵前一晚,周恩来、叶剑英、李克农等人通宵研究阅兵过程中的防护工作。次日,毛主席出发前往西苑机场,途中要经过一片矮树丛,那里是特务行凶的最佳隐蔽地点。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高富友提前在树丛中埋伏了兵力,全力保障毛主席的安全。在大家的严密保护下,毛主席顺利抵达西苑机场。

毛主席乘坐敞篷车进行阅兵仪式,李克农就坐在他身边寸步不离地保护。每一个方阵都整齐划一,士兵们手持步枪,向主席致敬。

然而,就在这时,李克农突然发现,方队里有一名士兵,竟然将枪口对准了主席。情况危急之下,他毫不犹豫地侧身挡在了毛主席的前面,同时迅速掏出手枪,向那名士兵的方向开枪示警。

后面的士兵立刻拽了那名涉事士兵一下,他这才跟着队伍踏步前进。事后经过询问,这名士兵表示自己是湖南老乡,毛主席也是湖南人,所以他只是想多看两眼,没想到出了这样的差错。即使没有发生什么,但枪口指着毛主席的那一刻,仍让李克农后怕不已。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奋勇杀敌,重创了美国与南朝鲜联军。面对战场上的失利,美国开始寻求和谈,主动向中国发来和谈邀请。

毛主席深知,美国并非真心想要停火,而是想通过谈判争取缓冲时间,以便在谈判期间从背后发动新的攻击。美国也确实如此,在和谈期间强调不能放松士气。

在选择谈判人员时,毛主席明确表示,李克农必不可少。他知道李克农每次都能出色完成任务,并且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可以见机行事。最终,李克农与乔冠华一同参与了朝鲜和谈。

在谈判桌上,一字一句都要细细斟酌,稍有不慎便可能落入敌人的圈套。朝鲜和谈由李克农主持,乔冠华辅助。谈判的核心议题首先是停火休战,撤离三八线以及外国军队从朝鲜撤出。

这毕竟是与强大的美国帝国主义进行和谈,难度可想而知。但李克农并不畏惧,反而先发制人,他表示:“谈判也是打仗,只不过是文仗,不动一兵一卒。”

几经波折的和谈,让李克农看明白了,美国并非真正想休战,他们还试图制造袭击。美军甚至发动空袭,在中国代表团驻地附近投下了6枚杀伤弹和3枚汽油弹,这显然是一种蓄意的挑衅行为。

面对美国在会议外搞破坏,在会议中却态度沉默不语,李克农依旧不为所动。敌方沉默,我方也沉默。绝不能让美国通过施压成功。

于是,在一次和谈会议上,双方静坐了132分钟,最终还是美方代表率先开口叫停。李克农深知,中方提出的和谈内容,美国要么拒绝,要么置之不理,再者就是战俘问题。

与其主动出击却无结果,不如一直拖下去,直到美国愿意妥协,签订停火协定为止。就这样,在李克农以及乔冠华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双方最终签署了停战谈判的各项议程。对此,美国人自嘲是首次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

笔者以为

李克农将军的一生,几乎是隐秘战线的同义词。他没有领过一兵一卒,也没有直接打过一场仗,却被授予了共和国开国上将的军衔。这不仅是党和人民对他的认可,更是对他那份“无声战斗”的最高褒奖。他多次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和国家的命运,比如在顾顺章叛变时的果断决策,避免了党中央遭受毁灭性打击。

在复杂的国内外斗争中,他总能凭借超凡的智慧和胆识,从容周旋于敌人内部,获取核心情报,为我党在战略上赢得先机。无论是护送刘伯承,还是挫败戴笠和毛人凤的阴谋,他都展现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非凡能力。

他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革命,甚至为此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宝贵时光。在他1962年去世时,连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中情局,都为此“休息三天”以示“庆祝”,足见这位“红色谍王”在敌人心中的分量。他的一生,是真正的传奇。

产品展示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