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为蹭空调挤满肯德基,聊天打牌、睡觉,店员称只能尽量沟通

2025-07-28 17:42:42 63

山东聊城东昌府区的肯德基餐厅里,76岁的王大爷把折叠凳摆放在空调出风口正下方,手里摇着蒲扇打盹。他脚边的布袋里装着老花镜、降压药和一沓报纸——这是他每天"上班"的全部装备。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这里是他躲避38℃高温的"避难所",直到孙子放学才会离开。

这样的场景正在全国多个城市上演。江西吉安华莱士门店的监控录像显示,最多时曾有23位老人同时聚集,有的铺开棋盘厮杀,有的躺在联排座椅上打鼾,点餐台前的顾客不得不绕过席地而坐的人群。店员小李无奈地说:"我们试过播放'请消费顾客优先就座'的广播,但收效甚微。"

"不是不想去社区活动中心,可那里的空调坏了半个月还没修。"家住柳园街道的张阿姨道出了老人们的无奈。在她居住的老旧小区,3个社区活动室仅有1个配备空调,且每天限时开放4小时。高温红色预警下,商场、快餐店成了仅存的选择。

这种空间争夺战背后,是城市公共服务的结构性缺失。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97亿,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仅为65%,在中西部县城这一比例不足40%。当高温天气遇上公共资源不足,商业场所变成了矛盾的焦点。

某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医生透露:"近一个月接诊了7例在商场晕倒的老人,多是因为进出空调房温差过大引发心脑血管意外。"更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全国因高温导致的意外事故中,65岁以上老人占比达62%。

商家同样面临困境。上海某连锁餐厅经理出示的监控记录显示,一位老人在店内起身时不慎摔倒,家属要求赔偿医药费8万元。"我们投保的公众责任险每年保费5000元,这次理赔后明年保费可能翻倍。"该经理坦言,这让本就微薄的利润雪上加霜。

破局之道:从对抗到共生

日本东京的"银发空调站"或许提供了借鉴——7-11便利店与社区合作,在非高峰时段开辟"银发休息区",政府为参与商户提供税收优惠,同时由保险公司承担意外风险。这种模式既解决了老人纳凉问题,又为商家带来了潜在客源。

在国内,杭州部分社区已开始尝试"错峰共享":上午9点前允许老人在超市休息区纳凉,超市则获得社区提供的客流导流奖励。某财险公司开发的"银发关怀责任险",只需200元/年就能覆盖店内老人的意外医疗费用,目前已有300多家商户投保。

高温里的人生启示

聊城肯德基事件中,一位老人的话引人深思:"我不是舍不得买空调,只是家里空荡荡的,在这里至少能听到人声。"这提醒我们,除了物理空间的争夺,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情感陪伴。当社区养老服务能够提供日间照料、健康监测、文化活动等综合服务时,商场的"纳凉大军"自然会消散。

极端天气日益频繁的今天,每个人都在思考如何应对不确定性。就像那些随身携带降压药的老人,我们也需要为生活准备"风险急救包"——可能是一份适合的保障计划,可能是社区互助网络的构建,更可能是对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毕竟,在这个越来越热的世界里,没有人能独自抵御生活的"高温"。

温度与尺度

商业场所的空调温度旋钮,不仅调节着室温,更丈量着社会的文明尺度。当我们讨论"老人该不该蹭空调"时,或许更应该思考:如何让每个生命都能体面地度过酷暑,让每个努力经营的商家都不必在人情与利益间挣扎。这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每个家庭对未来风险的理性规划。

在东昌府区的那家肯德基,最近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店员不再频繁劝说,而是在角落设置了"爱心饮水点";老人们也开始自觉轮流就座,有人甚至会帮着收拾桌子。这种自发形成的默契,或许比任何规定都更有温度——就像一个运转良好的社会风险分担机制,在互相理解中找到平衡。

产品展示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