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临终授印,命太平公主除掉李隆基以登帝位。所有人都以为她会欣然领命,殊不知她那句看似顺从的回应,真正用意让武则天惊出一身冷汗

2025-11-24 10:03:20 149

声明:本文内容纯属虚构,来源于民间传说和地方习俗,旨在以积极向善的态度,传播传统佛学的向善价值观,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神龙二年腊月,洛阳皇宫内雪花纷飞,寒风呼啸。病榻上的武则天面容憔悴,却依然目光如炬。她紧握着那枚象征着至高权力的玉玺,颤抖的手将其递向跪在床前的太平公主。

"母亲......"太平公主接过玉玺,声音颤抖。

"记住,李隆基绝不能活着登上皇位。"武则天的声音虽然微弱,但每个字都如刀锋般锐利,"这是朕最后的旨意。"

太平公主缓缓抬头,那双美丽的眸子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她轻启朱唇,说出了一句看似恭顺的话:"女儿明白,一切都会按照母亲的意思办。"

然而,武则天听到这句话时,原本苍白的面容瞬间变得更加惨白,额头上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这句看似顺从的回应,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深意?

第一章 权力的传承

神龙二年十一月,武则天的身体每况愈下。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女皇帝,如今只能躺在龙床上,靠着参汤吊着一口气。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而皇位继承的问题却依然悬而未决。

李显复位后,朝廷表面上恢复了李唐的统治,但实际的权力仍然牢牢掌握在武则天手中。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最信任的女儿,在朝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而李隆基这个年轻的临淄王,也在暗中积蓄着力量。

"陛下,您该用药了。"宫女轻声提醒。

武则天摆了摆手,目光凝视着宫殿的顶梁。四十多年的皇权生涯,她见过太多的背叛与忠诚,也深知权力斗争的残酷。如今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必须为自己的女儿铺平道路。

"传太平公主进宫。"武则天的声音虽然虚弱,但依然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太平公主接到传召时,正在府中与几位心腹商议朝政。她是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也是最像她的女儿。美貌、聪慧、手段狠辣,这些特质让太平公主在朝中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公主,陛下传您进宫,怕是有要事相商。"幕僚低声说道。

太平公主整理了一下衣裳,神色凝重。她当然知道母亲传召自己的原因。这些日子以来,朝中关于皇位继承的传言甚嚣尘上,李隆基的势力也在悄然增长。作为武氏一族的代表,她必须为家族的未来考虑。

第二章 母女密谈

太平公主来到武则天的寝宫时,发现母亲正独自一人靠在床头,神情疲惫却依然威严。几十年的母女情深,让太平公主一眼就看出了母亲心中的担忧。

"母亲身体如何?"太平公主跪在床前,关切地问道。

"身体的事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武氏的江山能否传承下去。"武则天直入主题,目光锐利地看着女儿,"隆基那小子野心勃勃,朕在一日他不敢造次,但朕一旦驾崩......"

太平公主心中一沉。李隆基确实是个劲敌,年纪轻轻却极有手段,而且在军中和朝中都有不少支持者。如果让他登上皇位,武氏一族恐怕难有好下场。

"母亲是想......"太平公主试探性地问道。

"朕要你除掉他。"武则天的话简单直接,没有丝毫犹豫,"只有他死了,你才能顺利登基。这天下本就该是武氏的天下。"

太平公主沉默了片刻。她当然想要皇位,这是她从小就有的梦想。作为武则天的女儿,她觉得自己天生就该统治这片土地。但是,直接杀死李隆基......

"母亲,此事需要从长计议。李隆基在军中威望颇高,若是贸然动手,恐怕会引起兵变。"太平公主谨慎地说道。

武则天冷笑一声:"威望?朕当年登基时,那些反对的声音还少吗?关键是要有决心和手段。你若是犹豫不决,这皇位永远都不会是你的。"

第三章 权谋算计

接下来的几天里,太平公主表面上依然如常处理朝政,但内心却在激烈地斗争着。她一方面想要遵从母亲的意愿,另一方面又担心此举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

李隆基并非等闲之辈。他虽然年轻,但手段老练,而且身边聚集了一批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将。太平公主知道,想要除掉他并非易事。

"公主,属下已经打听清楚了李隆基的行踪。"心腹幕僚悄声汇报道,"他最近常在府中会见一些军中将领,似乎在谋划什么。"

太平公主点点头,心中更加警觉。看来李隆基也察觉到了什么,正在做准备。如果再不行动,恐怕就错过最佳时机了。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李隆基主动求见太平公主。

"他要见我?"太平公主有些意外。

"是的,他说有重要的事情要与公主商议。"

太平公主沉思了片刻,然后点头同意了这次会面。她想看看这个年轻的对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第四章 暗流涌动

李隆基如约而至,他身材颀长,相貌英俊,举止间透着一股王者之气。虽然年纪尚轻,但那双眼睛中闪烁着深邃的智慧光芒。

"见过太平公主。"李隆基施礼道。

"王爷客气了,请坐。"太平公主表面上客客气气,内心却在仔细观察着对方。

李隆基坐下后,开门见山地说道:"公主,我们都是聪明人,有些话不妨说得直接一些。陛下病重,朝中人心浮动,我想我们应该好好谈谈。"

太平公主心中一动:"王爷想谈什么?"

"皇位继承的问题。"李隆基的声音平静如水,但每个字都透着坚定,"公主想要皇位,我也想要。与其将来兵戎相见,不如现在就把话说清楚。"

太平公主没想到李隆基会如此直白,她略微沉默后说道:"那王爷的意思是?"

"我们可以合作。"李隆基突然说出了一个让太平公主意想不到的提议,"公主在朝中的影响力我很清楚,而我在军中也有一定的基础。如果我们联手,完全可以稳定朝局,共治天下。"

太平公主心中冷笑,但表面上依然保持着礼貌:"王爷的提议很有意思,但不知道具体是怎样的合作法?"

"公主可以继续掌管朝政,我负责军务。我们各司其职,互不干涉。"李隆基说得很诚恳,但太平公主却听出了其中的陷阱。

军权在手,天下我有。李隆基这是想要最关键的力量,然后再找机会反客为主。太平公主虽然表面上点头,心中却更加坚定了除掉他的决心。

第五章 最后的决断

会面结束后,太平公主立即返回了武则天的寝宫。她必须将李隆基的提议告诉母亲,并最终确定行动方案。

"他竟然敢来见你?"武则天听完汇报后,眼中闪过一丝冷光,"这个小子比朕想象的还要狡猾。他这是在试探你的态度。"

"女儿也是这么想的。"太平公主点头道,"他表面上说要合作,实际上是想掌握军权,然后再寻机除掉我们。"

武则天咳嗽了几声,脸色更加苍白:"既然如此,就更不能让他活着了。这样的对手,留着就是祸害。"

太平公主看着母亲病重的样子,心中五味杂陈。武则天这一生征战沙场,争权夺利,到了最后却依然要为了权力而杀戮。这或许就是帝王的宿命吧。

"母亲,女儿明白了。"太平公主终于下定了决心。

武则天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艰难地从枕头下取出了那枚象征着至高权力的玉玺:"这是传国玉玺,朕现在就传给你。记住,除掉李隆基后,你就是这个国家的真正主人。"

太平公主双手接过玉玺,感受着它的沉重。这不仅仅是一块玉石,更是整个大唐江山的象征。拥有了它,就拥有了号令天下的权力。

就在这时,武则天突然紧紧抓住了太平公主的手腕:"记住朕的话,李隆基必须死。他不死,你就活不安稳。这是朕给你的最后一道旨意。"

太平公主看着母亲那双依然锐利的眼睛,缓缓地说道:"女儿明白,一切都会按照母亲的意思办。"

第六章 细思极恐的回应

然而,武则天听到这句话时,表情突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松开了抓着太平公主手腕的手,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一切都会按照母亲的意思办......"武则天在心中重复着这句话,突然感到一阵寒意从脊背升起。

作为一个在权力斗争中浸淫了几十年的老手,武则天对于语言的微妙含义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太平公主的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是完全的顺从和承诺,但仔细琢磨,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

"按照母亲的意思办",这意味着什么?是按照武则天希望的方式去做,还是按照武则天会做的方式去做?这两种理解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武则天想起了自己当年的种种手段。为了权力,她曾经毫不犹豫地除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了巩固地位,她杀死了无数的朝臣和潜在威胁。如果太平公主真的要"按照母亲的意思办",那么......

一个可怕的念头突然闪过武则天的脑海。太平公主会不会认为,最大的威胁不是李隆基,而是她这个即将死去却依然想要控制一切的母亲?

如果太平公主真的想要完全掌握权力,那么武则天的存在反而是一个障碍。只要武则天还活着,太平公主就永远只能是个傀儡。但如果武则天死了,太平公主就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处理李隆基的问题。

武则天的额头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她突然意识到,也许自己把女儿教得太好了。太平公主不仅学会了她的手段,也学会了她的思维方式。而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任何阻碍权力的因素都应该被清除,哪怕是自己的母亲。

"母亲,您没事吧?"太平公主关切地问道,但武则天却从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冷漠。

"没......没事。"武则天强撑着说道,但心中却已经乱成一团。

她突然想起了太平公主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太平公主还很小,武则天正在处理一个谋反案件。小太平公主好奇地问母亲为什么要杀死那些人,武则天告诉她,只有消除所有威胁,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当时的太平公主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天真地问道:"那如果有一天母亲也成了威胁,是不是也要......"

武则天当时只是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告诉她这是不可能的。但现在想起来,也许那个问题早就在太平公主心中埋下了种子。

第七章 母女心机

武则天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但内心的恐惧却越来越强烈。她开始重新审视太平公主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试图从中找到真实的意图。

太平公主依然跪在床前,神色恭敬,但武则天却感觉到了一种说不出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让她想起了当年自己面对高宗时的情形。表面上的恭顺,内心的叛逆,这些她都太熟悉了。

"平儿......"武则天突然叫了一声太平公主的小名,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母亲有何吩咐?"太平公主抬头看着武则天,眼神清澈如水。

但正是这种过分的清澈,让武则天更加不安。她见过太多这样的眼神,在她决定除掉某个人之前,她也经常用这样的眼神看着对方。

"你......你真的会按照朕的意思去做吗?"武则天试探性地问道。

太平公主似乎有些困惑:"母亲为什么这么问?女儿当然会按照您的意思去做。"

但武则天却从这个回答中听出了更多的含义。太平公主没有否认,但也没有明确地承诺具体要做什么。这种模糊的回答,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武则天的心跳开始加速。她突然意识到,也许从一开始,太平公主就没有真正想过要遵从自己的意愿。她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一个可以彻底摆脱母亲控制的机会。

而现在,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武则天病重在床,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掌控一切。朝中的大权实际上已经落在了太平公主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的存在不仅不是帮助,反而可能成为阻碍。

如果太平公主真的想要巩固自己的权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武则天尽快"安详"地离世,然后以太后的身份处理李隆基的问题。这样既能避免直接违抗母亲的命令,又能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

第八章 权力的真相

武则天越想越觉得恐怖。她仔细回忆着最近几天太平公主的表现,发现了许多之前忽略的细节。

比如,太平公主最近很少主动来探望她,即使来了也总是匆匆忙忙。比如,太平公主在处理朝政时,经常不征求她的意见就直接决定。再比如,太平公主身边的那些幕僚,看向她的眼神也变得有些奇怪。

这些细节单独看起来都不算什么,但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可怕的图案。太平公主正在逐渐摆脱她的影响,建立自己的权力体系。而武则天这个垂死的女皇帝,已经从权力的中心变成了权力的障碍。

"母亲,您脸色很不好,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太平公主关切地问道,甚至还想要上前为武则天把脉。

但武则天却下意识地缩了缩手,避开了女儿的触碰。她突然想到,太平公主精通医理,如果她真的想要......

"不用了,朕没事。"武则天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但内心却在疯狂地思考着对策。

她现在该怎么办?如果自己的猜测是对的,那么太平公主很可能已经决定要除掉她。但如果猜测是错的,那么自己的怀疑反而可能会伤害母女之间的感情,甚至可能真的把太平公主推向对立面。

这是一个无解的死局。武则天发现,自己几十年来第一次感到了真正的恐惧。这种恐惧不是来自外敌,也不是来自死亡,而是来自于自己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可能背叛。

更可怕的是,如果太平公主真的背叛了她,那她也没有任何办法阻止。她现在病重在床,身边的侍卫和太监都可能已经被太平公主收买。在这种情况下,她就像一只被困在笼中的鸟,只能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第九章 致命的博弈

武则天躺在床上,脑海中飞快地转动着各种可能性。她必须做出一个决定,而这个决定可能关系到她的生死存亡。

经过一夜的思考,武则天决定采取一个极端的策略。既然她无法确定太平公主的真实意图,那就主动出击,逼迫太平公主表明立场。

第二天清晨,武则天突然宣布要见李隆基。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皇宫,也传到了太平公主的耳中。

"陛下要见李隆基?"太平公主听到这个消息时,脸色瞬间变得凝重,"为什么会突然要见他?"

"不知道,陛下只是说有重要的事情要谈。"宫女如实汇报道。

太平公主心中一紧。难道母亲察觉到了什么?还是说她要改变主意,不再让自己除掉李隆基?如果是这样的话,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岂不是都白费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武则天真的要改变策略,那么自己的处境就会变得非常危险。没有了母亲的支持,她在朝中的地位将会受到严重冲击,而李隆基很可能趁机夺权。

"公主,我们该怎么办?"心腹幕僚小声询问道。

太平公主沉思了片刻,然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也要去见母亲。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她单独见李隆基。"

第十章 三方会面

当太平公主匆忙赶到武则天的寝宫时,发现李隆基已经到了。这个年轻的王爷正恭敬地站在殿中,等待着武则天的召见。

"王爷来得很快啊。"太平公主走进殿中,声音中带着一丝试探。

"公主也来了。"李隆基转头看向太平公主,眼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神色,"看来陛下是想让我们一起商议要事。"

太平公主心中暗自警觉。李隆基的反应太过冷静了,这说明他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难道他和母亲之间已经有了什么默契?

就在这时,武则天的声音从内殿传来:"都进来吧。"

两人走进内殿,发现武则天正靠坐在床头,精神看起来比昨天要好一些。她的目光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来回游移,似乎在观察着什么。

"朕今天把你们两个都叫来,是想把话说清楚。"武则天开门见山,"关于皇位继承的问题,朕已经想得很清楚了。"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屏息等待着武则天的下文,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朕决定......"武则天停顿了一下,目光最终落在了太平公主身上,"让平儿继承皇位。"

李隆基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但他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太平公主则是心中一喜,但随即又感到了疑惑。母亲为什么要在李隆基面前宣布这个决定?这不是等于直接向他宣战吗?

"但是......"武则天话锋一转,"隆基你也不要失望。朕已经为你安排好了一切。你可以继续担任临淄王,并且朕会给你更多的封地和军权。只要你能够忠心辅佐平儿,朕保证武氏和李氏能够和平共处。"

李隆基听到这番话,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但表面上依然保持着恭敬:"多谢陛下厚爱,臣一定会忠心辅佐公主。"

太平公主则是完全愣住了。这和母亲昨天说的完全不一样。昨天母亲明明要求她除掉李隆基,为什么今天又要给他更多的权力?

第十一章 真相大白

就在太平公主疑惑不解的时候,武则天突然转过头看着她,眼神变得无比锐利:"平儿,你对朕的这个决定有什么看法?"

太平公主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迫感。她意识到,母亲这是在试探她。如果她表现出任何对李隆基的敌意,都可能暴露昨天晚上的谋划。

"女儿......女儿觉得母亲的决定很英明。"太平公主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是吗?"武则天冷笑一声,"那么昨天朕交给你的任务,你准备怎么办?"

太平公主的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母亲竟然在李隆基面前提起了昨天的事情!这是要彻底撕破脸皮的节奏。

李隆基虽然不知道昨天发生了什么,但他敏锐地察觉到了气氛的异常。他的手不动声色地移向了腰间的佩剑。

"母亲......"太平公主试图阻止武则天继续说下去。

但武则天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朕昨天让你除掉隆基,你说会按照朕的意思办。现在朕改变了主意,你是不是也要按照朕的新意思办?"

这句话一出,李隆基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没想到太平公主和武则天竟然密谋要杀死他。而太平公主则是面如死灰,她知道母亲这是在逼她表态。

"母亲,女儿当然会按照您的意思办。"太平公主只能硬着头皮回答。

"好!"武则天突然大笑起来,但笑声中却带着一丝凄凉,"朕就知道你会这么说。你永远都会按照朕的意思办,是不是?"

太平公主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她发现自己完全看不透母亲的想法了。武则天到底想要做什么?

就在这时,武则天突然从枕头下拿出了一封密信,递给了李隆基:"隆基,你看看这个。"

李隆基接过密信,打开一看,脸色变得更加难看。这是太平公主的手书,详细记录了除掉他的计划,包括时间、地点、人员安排等等。

"这......这是怎么回事?"李隆基愤怒地看向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彻底傻眼了。她不明白母亲为什么会有这封信,更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要把它交给李隆基。

"很简单。"武则天的声音变得异常冷静,"朕想看看你们两个到底有多少真心,又有多少假意。现在看来,你们都让朕失望了。"

第十二章 最终的审判

武则天艰难地坐起身来,目光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来回扫视:"隆基,你以为朕不知道你在军中的小动作吗?你以为朕不知道你在暗中联络那些老臣吗?你表面上恭敬,内心里早就想着要推翻朕的统治。"

李隆基的脸色变得苍白,但他依然试图辩解:"陛下,臣绝对没有......"

"还要狡辩吗?"武则天冷笑道,"朕的密探早就把你的一举一动都汇报给朕了。你以为你做得很隐秘,实际上朕早就知道了一切。"

然后,武则天又转向太平公主:"至于你,平儿,朕更是失望。你以为朕真的老糊涂了吗?你昨天说的那句话,朕听懂了。你根本就没有打算按照朕的意思去做,你想做的是按照你自己的意思,按照你认为朕会做的方式去做。"

太平公主的脸色变得惨白如纸。她没想到母亲的心思如此细密,连她话中的微妙含义都察觉到了。

"朕知道你在想什么。"武则天继续说道,"你觉得朕是最大的障碍,只要朕死了,你就可以为所欲为。你甚至已经开始考虑要如何让朕'安详'地离世了吧?"

太平公主彻底崩溃了。她跪在地上,泪流满面:"母亲,女儿不是这个意思......"

"不是这个意思?"武则天的声音如同冰雪一般寒冷,"那你告诉朕,如果朕真的按照原计划让你除掉隆基,你会怎么做?是真的去杀死他,还是会找各种理由推脱,然后等着朕自然死去?"

太平公主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武则天说中了她内心的真实想法。她确实没有想过要真正去杀死李隆基,而是想要等母亲死后,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李隆基看着这对母女的对峙,心中五味杂陈。他意识到,自己被卷入了一场更加复杂的权力游戏中。这不仅仅是关于皇位继承的斗争,更是关于信任和背叛的较量。

第十三章 权力的终局

武则天看着跪在地上的女儿和站在一旁的李隆基,心中涌起了一种巨大的疲惫感。她奋斗了一辈子,到头来却发现身边最亲近的人都在算计着她。

"朕这一生见过太多的背叛和欺骗。"武则天缓缓说道,"朕以为血缘关系能够让人更加可靠,但现在看来,朕错了。血缘关系不仅不能保证忠诚,反而可能成为背叛的理由。"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沉默不语,他们知道武则天说的是事实。在权力面前,任何关系都可能变得脆弱不堪。

"既然你们都有自己的算盘,那朕也就不必再为你们考虑了。"武则天从床头拿起那枚传国玉玺,仔细端详着它,"这个东西,朕还是自己留着吧。至于皇位继承的问题,让后人去决定吧。"

这句话让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大吃一惊。武则天这是要彻底打乱所有人的计划。

"母亲,您不能这样......"太平公主急忙说道。

"朕不能这样?"武则天冷笑道,"朕是皇帝,朕想怎样就怎样。你们既然都不值得信任,那朕为什么要把权力交给你们?"

李隆基则是若有所思地看着武则天。他意识到,这位老女皇帝虽然身体虚弱,但心智依然清醒。她这是在用最后的权威来教训所有人。

"朕决定了。"武则天最终宣布道,"朕会继续当皇帝,直到真正死去的那一刻。在那之前,谁也别想得到这个位子。"

第十四章 尾声

几天后,武则天的病情突然好转了。她重新开始处理朝政,并且对朝廷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太平公主被剥夺了大部分权力,只保留了一个名义上的地位。李隆基则被派到了边疆,名义上是去守卫边防,实际上是被变相流放。

朝中的大臣们都对武则天的决定感到惊讶,但没有人敢公开反对。毕竟,这位女皇帝的手段他们都见识过,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被清洗的对象。

太平公主在失去权力后,整个人都变得憔悴不堪。她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权力斗争中,最危险的敌人往往不是外人,而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她以为自己足够了解母亲,但实际上她对武则天的认识还是太浅薄了。

李隆基在边疆一待就是三年。在这三年里,他不断地反思着那次失败的经历。他意识到,自己当初太过急躁了,没有充分考虑到武则天的反应。权力斗争不仅仅是实力的较量,更是心机的比拼。

三年后,武则天真的去世了。在她临终前,她把传国玉玺交给了李显,并且明确表示皇位应该传给李氏子孙。太平公主最终没有得到她梦寐以求的皇位,而李隆基也没有立即回到京城。

这场权力斗争以武则天的彻底胜利而告终。她用自己的方式惩罚了所有背叛她的人,也为历史留下了一个深刻的教训:在权力面前,任何人都不应该低估对手的智慧和手段。

武则天的一生充满了权谋与杀戮,但她在最后时刻展现出的智慧和手段,却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太平公主以为自己学会了母亲的所有技巧,却没想到在最关键的时刻败给了自己的轻敌。而李隆基虽然最终登上了皇位,但那次失败的经历让他明白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权力从来不会眷顾任何人,只有真正理解权力本质的人,才能在这场永无止境的游戏中笑到最后。这场母女之间的权力博弈,最终以武则天的完胜告终,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