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破防了!73岁退休方案公布,揭开全球老龄化最现实的真相

2025-10-26 05:53:03 125

最近看到个消息,德国打算逐步把退休年龄提高到73岁,底下评论一下子就炸开了锅。有的评论说“这根本不算退休,简直就是干到走不动”,也有人担心“我们国家以后会不会也这样”。

说实在的,关于养老金这个事,无论你是还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还是已经达到50岁左右的中年人,都是一个不能回避、必须得面对的重要话题。

不管你年纪多大,养老金的安排和打算都是生活中不能省略的一环,直接影响着我们未来的生活品质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局势。

每个月交的钱,未来能不能领到,领到的钱够不够用,这些事可不是空谈。

德国曾经被认为是欧洲养老体系比较靠谱的国家,如今也不得不把退休年龄推到73岁,背后隐藏的养老压力,可别忽视了,提醒大家都要认真看待。

德国73岁退休背后:养老金缺口大到吓人

先讲讲德国这事儿,啧,不是他们喜欢折腾,是真没辙了。

德国的法定退休年纪是67岁,然而这点已经不太管用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人手不够”,老人越来越多,而年轻人越发少了。

在1990年,四个劳动者能够养活一个退休人员,但到了2025年,这个比例降到大约2.3个劳动者养一个退休的,预计到了2035年,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往下掉,可能会低于两个劳动者养一个退休的。

你说得对,以前四个人帮一个人分担养老的负担,现在变成两个人去扛一个,压力一下子就翻倍了,谁还能承受得住呢?

一旦压力出现,养老金的缺口也随之变大,2023年德国的养老金缺口已经达到了620亿欧元,大概相当于4800多亿人民币,预计到2027年,这个数字会超过1210亿欧元,接近1万亿人民币。

为了弥补这笔缺口,现在德国的养老金缴费比例已经涨到18.6%,也就是说,工人每个月得拿出工资的18.6%缴养老金,企业还得再出一份,无论是打工仔还是老板,都觉得压力挺大。

在这种情形下,德国经济部长的科学顾问团队居然建议推迟退休年龄,甚至还提议把退休年龄定到73岁。

可这提议一出,又得面对个新难题了,公平性的问题摆在眼前。像体力活的工厂工人、建筑工人啥的,他们的平均寿命本来就比白领短,很多人都觉得自己都活不到67岁,更别说73岁了。

据调查来看,德国不少人都觉得自己不太可能活到67岁。

再者,代沟问题也挺明显,年轻人得应对“工作差不多50年,退休不到12年的现状”。

想想也是,从23岁一毕业搞工作,一直干到73岁,整整50年不差,结果养老金顶多也就12年,谁听了都觉得不公平。

要是换个角度考虑,要是不推迟退休,养老金体系可能真会出了问题,现在缴的钱未来可就拿不到,亏损也算是大事儿了。

德国的难题不算特殊,最近这几年,世界各地的国家都遇到类似的情况。人口逐渐变老,出生率也在降,养老金的钱越发显得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的现象就越来越明显。

就像一个家庭一样,从前有四个孩子照顾一个老人,现在变成两个孩子抚养一个老人,孩子们压力陡增,老人也担心将来没保障,这岂不是个挺头疼的问题。

中国养老金:别只看延迟退休,这些差距更该注意

聊完了德国的事情,不妨转个话题,咱们中国的养老金现状也得好好瞧瞧。很多人只盯着“延迟退休”这事儿在讨论,却没意识到咱们养老金体系里还藏着一些更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谈到退休年龄的差异,咱们可以发现,以前中国的退休年龄比欧洲的要低不少,比如说,女性职工在50岁左右就能退休,男的也得60岁,而德国早就把退休年龄提到67岁了。

虽然还没有正式实行延迟退休,但目前我国人口一直在发生变化,说不定将来真有可能会逐步推行延迟退休的政策。

毕竟我们也遇到同样的难题,到了2023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出2.9亿,占了总人口的21%以上,出生率一直在低位徘徊,未来劳动力与退休人员的负担只会愈发沉重。

更引人关注的,还是关于养老金“公平性”的事情。在中国,体制内的养老金和体制外的养老金之间的差距一直是大家热议的热点话题。

体制内的养老金怎么算呢?其实,是根据退休时的最高工资来打折的,而不是用一辈子的平均工资来计算的。

众所周知,体制内的工资一般是稳步递增的,到了退休时,工资很可能是职业生涯中的最高点。这也就造成了,体制内的退休人员养老金,很多时候甚至比在岗的年轻工作人员的工资还要高。

说起去年,许多地方的公务员因为经济压力,薪水都减了,可体制内的养老金可没跟着缩水,反而还在逐步上涨。

这就有点打圈了,年轻人领着降了点的工资,缴着养老金,最后还得养着比自己工资还高的退休老人,时间一长,心里难免会有点疙瘩。

要说缴费的压力,虽然现在的养老金缴费比德国低点,但对咱们这些普通工薪族来讲,也不算轻松了。

比方说职工养老保险吧,个人得交8%,单位还得出16%,合起来就是24%的缴费比例,再加上医保和公积金啥的,每个月工资一扣完,到手的钱就大打折扣啦。

特别是在如今许多行业工资涨得不快的 circumstances,许多人的想法是:“交这么多钱,未来到底还能拿到多少,心里真没底啊。”

其实咱们的养老制度,比德国遇到的问题还要复杂点。德国那边是纯粹的职工养老金体系,而咱们是“职工养老”和“居民养老”一起并存,再加上体制内的特殊情况,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要让这个体系稳稳当当地运转,光靠推迟退休估计不行,还得扎实搞定公平性和缴费压力啥的真实难题。

养老体系要安全,普通人该做些什么?

不论是德国还是咱们中国,养老保险的根本问题其实就一个,那就是“体系的稳固和安全”。

要是这个体系撑不住,即使现在掏再多的钱,未来也领不到养老金,那才是真正的亏大了。

对国家而言,要确保体系稳妥运行,需要做不少工作,比如怎么调和体制内外养老金的差异,让大众觉得公平合理。

在推延退休的时候,得考虑到体力劳动这帮人的真实状况,不能搞得他们“干不到退了”。

想靠政策来刺激大家多生点,缓解未来的劳动力短缺,这事儿得慢慢来搞,但咱们普通人可不能光等国家出办法,得早早做好准备。

别把所有的期待都压在社保和养老金上,社保养老金的作用就是“保基本”,也就是说,将来拿的钱,大几率只够应付最基本的生活,如果想过得舒服点,还得靠自己提前存点东西。

你可以考虑买商业养老保险,或者每个月固定存点钱,作为养老的储备,这样点点滴滴积累下来,将来多一份保障也就有了。

尽量延长自己的“能干时间”,现在无论是体力活还是脑力活儿,对能力的需求都在不断提升。

身体活儿的人呢,可以多掌握一些技能,比如水电修理或者家政服务啥的。这些东西随着经验越积越多,反而越老越吃得开。

像程序员、设计师这些脑力工作者,平时多留意一下行业的新动向,不能让自己被AI或者年轻人抢了饭碗。工作的时间越长,交养老金的时间也就越多,未来拿到的钱也会越多,生活上的底气也更充实。

多留意一下养老金的政策变动,比如说延迟退休的具体方案、养老金缴费的基数调整,还有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推进情况,这些消息都和自己将来的养老生活紧密相关。

把政策弄明白了,才能更合理地安排自己未来的养老金储备,免得到头来手足无措。

说到底,养老这回事,没有一劳永逸的招儿,像德国逼得退休年龄都推到73岁,我们也得面对公平和缴费的双重压力。提醒咱们的是,养老不是“未来的事”,而是得从眼下就抓紧准备的事。

最后跟大家唠一句,虽然担心养老金出啥事儿,但别太紧张,国家肯定会想办法把整个体系稳住,我们自己也可以提早做好算盘,让将来的养老生活更踏实、更有保障。

到底谁都希望年纪大了以后能过得踏实,不用为钱头疼,这份踏实的日子,可得靠国家和咱们自己一块儿努力才能弄到手。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