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界再掀波澜,同时研制12款高超音速武器,印度要超越中国?

2025-07-10 11:46:39 145

7月1日,印度媒体《防务研究》披露,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正推进12种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目标直指“全球最强大导弹国家”。然而,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背后,却暴露出印度在技术、工业和战略层面的多重困境。

印度DRDO此次公布的高超音速武器项目中,最受关注的是BM-04高超音速弹道导弹。这款导弹采用两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射程约1500公里,滑翔体设计宣称具备末端机动能力。

但军事专家张学峰指出,BM-04的滑翔体采用十字形弹翼和常规锥体构型,空气阻力较大,实际飞行速度可能低于预期,且缺乏乘波体设计带来的高效激波升力,综合性能处于全球“第三梯队”。

更值得注意的是,BM-04的单枚成本高达8000万美元,远超国际同类产品,大规模列装可行性存疑。印度在高超音速领域的另一个重要项目是“布拉莫斯-2”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该导弹基于印俄合作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导弹改进而来,计划将速度提升至5马赫以上。

然而,“布拉莫斯”系列从1998年启动研发到2023年空基型服役,历时25年,且核心技术如冲压发动机仍依赖俄罗斯供应。即便如此,“布拉莫斯”的飞行速度仅2.8-3马赫,改进型能否突破高超音速门槛仍需验证。

印度的技术短板在试射中暴露无遗。

2024年11月,印度试射的高超音速导弹虽宣称速度超过5马赫,但弹体采用大尺寸弹翼的常规布局,与典型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设计迥异。更离奇的是,试射视频显示导弹头部顶着未脱落的发射筒顶盖飞行,引发外界对其设计可靠性的质疑。

这种“土法上马”的试射方式,与中国东风-17采用的乘波体构型、钱学森弹道形成鲜明对比。印度在关键基础设施上的不足进一步制约了研发进程。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制需要大量风洞试验,而印度虽宣称建成12个高超音速风洞,但体系化程度不足,难以支撑复杂气动设计的验证。

反观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先进的高超音速风洞群,可模拟10马赫以上的飞行环境,为东风-17等武器的研发提供了坚实基础。

印度的工业体系同样难以支撑多项目并行研发。

以“光辉”战机为例,从1983年立项到2015年服役耗时32年,而同期中国歼-10仅用21年便完成研制。阿琼坦克的研发更是长达37年,至今仍未完全形成战斗力。这种“蜗牛式”的研发效率,与同时推进12款高超音速武器的目标形成强烈反差。

战略层面,印度的动机值得玩味。2025年5月印巴空战中,印度“阵风”战机被巴基斯坦歼-10CE击败,颜面尽失。此次高调宣布高超音速武器计划,被外界解读为挽回军事形象的舆论战。

此外,伊朗在伊以冲突中通过导弹反击提升了国际地位,印度试图效仿这一模式,通过“高超音速突破”争取更多地缘政治筹码。然而,印度的算盘可能落空。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需要完整的工业链、持续的资金投入和顶尖的人才储备,而印度在这些方面均存在短板。

美国作为全球科技第一强国,至今仍未部署高超音速武器,印度却妄想“弯道超车”,其难度可想而知。更关键的是,中国在高超音速领域已形成代差优势,东风-17不仅实现实战部署,其乘波体技术更领先全球,印度的追赶之路注定漫长而艰难。

印度的高超音速武器计划,本质上是一场充满矛盾的战略冒险。

技术上的力不从心、工业上的积重难返、战略上的急功近利,共同构成了这一计划的致命伤。对于印度而言,与其沉迷于“超越中国”的幻想,不如脚踏实地解决军工体系的深层问题。否则,12款高超音速武器的宏大蓝图,终将沦为国际军事界的又一个笑柄。

爱电竞介绍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