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称其常规潜艇居全球之首,若开战中国航母恐无法出港

2025-08-21 14:19:49 120

在阅兵之前,日本的反应突然变得不太靠谱,竟然宣称一旦开战,解放军都跑不出港口。与此同时,日本媒体模仿印度的套路,大肆吹捧“赢面论”,是不是开始心慌了?

2025年8月18日,日本《雅虎新闻》的一篇报道在军事圈引起不小的震动:文章里头说,日本拥有“世界一流的常规潜艇”,尤其是那款新出的“大鲸”级潜艇,性能真是了不得,甚至暗示一旦开战,“中国的反潜能力难以抗衡”,在战时,航母打击群也跑不出港口。

日本媒体这么说的,虽然中国有3艘航母,可从来没用过实战,所以到底能不能灵活运用航母,还是个大问号。反过来看,日本其实具备对抗航母的本事。

去年6月,日本F-2战斗机在中国航母经过钓鱼岛附近海域时,开展了一次反航母导弹攻击的演练,虽然没用实弹,但效果还挺不错的。

大概日媒也忘了,日本好久没有航母了吧。

说起二战期间,日本或许积累过不少航母制造的经验,也具备一定的航母作战能力,可时间过去这么久了,难道还得让那些老兵再出来拼搏?那样的话,怕不只是靠着曾经的战斗经验,更像是在激发中国人的抗日热情。

大鲸级潜艇的真实实力

日本的自信,说到底,是源自那些除了航母之外,同样威力十足的海上尖端装备。

2025年3月,日本海上自卫队迎来了一款新装备——“雷鲸”号潜艇正式投入使用。这可是大鲸级的第四艘,编号SS-516,算是他们的新宠儿啦。

当“雷鲸”号潜艇在川崎重工神户工厂的船台上滑入水中,现场掌声不断,可不少人似乎没注意到,这背后还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战略布局。

大鲸级潜艇的水下排水量达到了令人咋舌的4200吨,比法国红宝石级核潜艇还要多一些。

这艘钢铁巨鲸长达84米,宽9.1米,就像一座能动的水下要塞。它装备的武器系统让人咂舌,配备6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89式反舰鱼雷、12式反舰导弹,甚至还装有美制“战斧”对地巡航导弹。

大鲸级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点,就是它的动力系统——采用柴油发动机配合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组成的柴电混合动力,简直就是锂电驱动界的“静悄悄的杀手”。

这套配置让它的水下续航可以长达三周,最高速度达到20节。日本的媒体还自夸,说它的静音效果比上一代苍龙级更厉害。

不过,军事专家也提醒,这种锂电池技术其实就像把双刃剑一样。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潜艇工程师说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挺高的,可稳定性嘛,说不准。一旦引发热失控,整艘潜艇就像一副水下棺材,谁也逃不掉。”

这些年,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潜艇队伍扩展得特别快,前所未有的程度。

到2025年7月,防卫装备厅公布了“令和7年度潜艇”建设方案,这意味着第九艘大鲸级潜艇即将下水,每艘的造价高达1140亿日元(差不多55.8亿元人民币)!

日本基本上每年都在搞新潜艇,现役的潜艇总数已经上升到22艘。

2025年5月29日,日本防卫装备厅发布了“水下垂直发射装置研究试制”项目的招标书,打算到2029年前搞出潜艇用的垂直发射系统。这套系统到时能让日本潜艇具备在防区外打击的能力,也就是说,可以在敌人威胁范围之外发射导弹了。

封锁中国航母?

2025年8月,日本媒体报道里描绘了一幅挺震撼的场景:日本潜艇凭借“顶尖”的性能,能在战事一开始就把中国航母“困在港口里”。

这样的说法其实忽略了现代海战的复杂局面,也低估了中国海军应对的本事。

潜艇要封锁航母听起来挺梦幻的事,不过在军事史上基本没这回事。实际上,从来没有潜艇彻底完成过封锁航母战斗群的任务。

潜艇的主要战术讲究隐身突击,不是正面硬拼。

一位退役海军将领提到:“让潜艇去封锁舰队基地,就像让狙击手去打阵地战,完全跟装备的本性不搭。”

今年珠海航展上,直-9F反潜直升机和直-20F反潜直升机齐亮相,这就证明咱们中国已经搭建起了多层次的反潜体系。直-20F作为一款10吨级的反潜平台,基本上跟美国的MH-60R直升机不相上下,反映出中国海军反潜能力近年来飞速提升。

在水下战力方面,中国的039C型常规动力潜艇是和日本的大鲸级差不多同期研制的新版装备。国际媒体估计,039C的排水量大概在三千多吨,配备了特别的“蘑菇头式”指挥台设计,静音能力非常强。

更吸睛的是被称为“‘小虎鲸’”的041型核潜艇,它是在039C的基础上改良的,几乎能够无限续航在水下不停漂。

中国航母的反制能力

在日本媒体一通热炒“航母出不了港”的说法时,中国的第三艘航母“福建舰”正井然有序地展开最后的测试阶段,准备正式服役。

从2025年2月26日到3月4日这段时间里,长江口出现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福建舰虽然出港了,但还没有远航,甲板上停放着不少颜色鲜亮的小车。

这次可不同以往,测试地点搬到了港口外更宽阔的水域,海事部门还特意划定了禁航区域。

几辆小车分别模拟不同重量的舰载机,进行各种输出功率下的弹射效果试验,甚至还有可能同步启动多个弹射器来测试效果。彩色的小车一被弹射入水,那巨大的白浪立刻激起,场面十分壮观。这种密集的测试方式,几乎贴近实战环境,同时也是对电磁弹射器性能的极限检验。

福建舰的最新进展体现了中国航母战斗群的逐渐成熟。一艘搭载完整舰载机联队的福建舰,结合055型万吨驱逐舰和直-20F反潜直升机,共同织就了一张立体的反潜保护网。

日本媒体那些所谓“航母不能出港”的说法,完全忽略了航母战斗群作为一个整体作战体系的战斗力和应对能力。

中国海军的反潜体系还配备了火箭助飞鱼雷这类新型武器,比如鱼8或者鱼11火箭助飞鱼雷,可以由水面舰艇发射,在空中飞行几十公里后再入水攻击潜艇,这大大扩大了反潜的作战范围。

配合舰艏艇上的壳声呐以及舰尾的拖曳式声呐,这套探测系统已经搭建起了远近结合、覆盖面广的反潜火力网。

从日本海上自卫队近期的动态来看,他们正加快在神户的第九艘大鲸级潜艇的建造步伐,每艘的造价高达56亿元人民币。

防卫省也在积极推动潜艇垂直发射系统的研发,打算在2029年前完成验证工作。

就在福建舰的飞行甲板上,操作者们正忙着为那即将进行的舰载机弹射测试做最后的调试。

太平洋彼岸,两边的海军发展路线看起来完全不一样:一边拼命想建“世界第一常规潜艇”,另一边则在搞航母、核潜艇这些组合式的海上战斗体系。

这场沉默的比拼最终会揭示,在现代海战里,没有一样武器可以单独左右整个战局的胜败。

爱电竞介绍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